恐怖密码:那些你恐惧的行为,心理学都有答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恐怖密码:那些你恐惧的行为,心理学都有答案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恐惧就像喜悦一样,是一种正常的情绪,不要为患上恐惧症而恐惧,找到恐惧的根源是克服恐惧的开始。
内容简介:
为什么你在独处时会产生恐惧感?为什么恐惧感觉会在毫无征兆中突然到来?为什么你会惧怕进行社会交往?为什么劳累过度是滋生恐惧的根源?
《恐怖密码:那些你恐惧的行为,心理学都有答案》这本书,将会从多种角度出发,掀开“恐惧”的面纱,解释那些隐藏在你心中的恐惧。帮助读者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有效规避恐惧心理,不断超越自我,让我们的任何行为不再受到恐惧心理的干扰。
书籍目录:
Chapter 1 恐惧发生器:恐惧不能慰藉思想,思想却助长恐惧
心灵,没有所谓的安稳 //002
胆子大不等于无所畏惧 //005
几种与恐惧相关的似是而非 //008
未知的,都是可怕的 //013
再也不想遭遇的第二次:精神创伤 //016
装在套子里的人 //019
从众心理与集体癔症 //022
恐惧是一个操纵人心的骗子 //025
被夺走的灵魂和生命 //027
Chapter 2 不加修饰的恐惧:在渴慕与亲近的冲突里寻找解决方法
躲在安全距离里窥探世界 //030
左右拉扯的疏离与渴慕 //032
围墙内外,责任感和角色感的分分合合 //034
我爱的人并不爱我 //036
社交需求的消亡实录 //038
恐惧感的侵略性爆发 //041
“妈妈,我怕”——婴儿的“敏感体质” //044
自闭者的黑白世界 //046
周一恐惧症 //048
“我很美,不,我很丑” //050
Chapter 3 积郁成疾的恐惧:温柔地任由忧郁进行自我迫害
如果这一切没有发生多好 //054
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056
永远都做不好的一件事 //059
请不要离开我,求求你! //062
我爱你,这与你无关 //065
说不出口的拒绝 //068
人生,毫无乐趣可言 //070
眼泪是廉价的恐惧解药 //072
失眠、厌食,无法回归正轨的生活 //074
受伤了、流血了,但我不害怕了 //077
Chapter 4 强迫症制造的恐惧:有一种恐惧叫我不得不这么做
希望一切都可以保持原状 //080
钱包、手机、钥匙,检查完毕 //082
无菌世界——洗手、洗手、再洗手 //085
根本停不下来的进食行为 //088
“三思而行”的谜之坚持 //090
坚决不能出错的套路人生 //093
对瑕疵零容忍的完美主义 //095
话痨,不能输掉的唇枪舌剑 //098
在偷窃中同时享受恐惧与快感 //100
Chapter 5 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惧症:可怕的是黑暗背后的世界
黑暗中的想象力是如此丰富多彩 //104
我家大门常打开 //107
电梯里为什么令你恐惧 //110
交通基本靠脚的“老顽固” //113
尖端恐惧症 //116
赤面恐惧症 //118
房间里的狗与怕狗的人 //121
的矿难幸存者 //124
在人山人海中的无安全感 //126
Chapter 6 社交恐惧:自尊和自卑的一场冷战
蜷缩在一个人的美好世界里 //130
开口容易,说下去难 //132
只会机械应答的冷场王 //135
口吃,越怕越急越说越怕的恶性循环 //137
名人也惧怕的公开演讲和辩论 //140
仅限微信联系,千万别打电话 //143
拜托,不要看到我 //146
令人发抖的微笑 //149
异性社交恐惧 //151
30年未踏出家门的宅男到底在怕什么 //154
Chapter 7 死亡恐惧:关于生与死的哲学沉思
讳疾忌医,痊愈的自我催眠 //158
血液、针头、牙医,生命不可承受之重 //161
不愿洗脸、洗澡的人不都是因为懒惰 //163
每一次呼吸都是致命的 //166
现代社会里也有杞人忧天 //168
高犯罪率地区的创伤反应 //171
行走在生与死的坠落边缘 //173
绝症,真的是毫无希望了吗 //176
丧失了生存意志——自杀 //178
Chapter 8 心理重构:“以毒攻毒”的意外胜利
件事:承认自己的恐惧 //182
逐渐养成面对危险的习惯 //185
去感受一下别人口中更恐怖的事情 //190
暴露训练的准备工作 //193
如何进行刺激强度适中的暴露训练 //196
“担忧的猜测与真实的应验”对照表 //199
与内心的声音对话 //202
摒弃“想要让一切都顺利”的意念 //205
卸下包袱,改变不是失去 //208
练胆:挑战新的恐惧 //211
Chapter 9 勇敢起来:用积极情绪代替消极情绪
你不是的倒霉蛋 //214
要生活在“当地”与“当时”中 //217
告诉自己:“我不怕,我很勇敢” //219
“百分之百的满载”原则 //222
有“恃”也可无恐 //225
激发你的潜能武器 //227
通过他人的视角重新认识自己 //229
与勇敢者同行 //231
给快乐的事腾出一些时间和空间 //234
作者介绍:
杨冀鲁,男,山东省临清市人,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主修行为心理学以及教育心理学。曾在多种刊物上发表多篇关于心理学理论的文章,并积极地将心理学知识同一线教育理论相结合。设立心理咨询工作室,为需要心理疏导的人士提供服务与帮助。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未知的,都是可怕的
现在网络中流行着一句话:“要么读书,要么旅行。心和身体必须有一样在路上。”读书的重要性已不需要我们赘言了;旅行能和读书相提并论,可见旅行对人们的价值有多么巨大。旅游能够开阔眼界,带给人们心灵愉悦,确实是一件相当有意义的事情。不过很多人在具备充足时间和金钱的情况下,宁可选择窝在家里,也不走出家门四处看一看,哪怕只有几十公里的距离。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吴娜和张晨都是中学教师,她们即将迎来长达两个月的暑假时光。有一部分老师选择旅游,有的去西藏旅游,有的出国旅游,而吴娜和张晨却拒绝了同事的邀请。她们拒绝旅游的原因如下。吴娜说:暑假期间,我选择在居住的城市里四处转一转,或是整理一下我自己的房间,或是和朋友聚会。旅游有什么意思?那些无聊的纪念品在超市里就可以买到,风景在电视上已经看到许多了。张晨的理由更是直白,她说:我的同事居然出国旅游,光是这个想法就让我出了一身冷汗。我只有待在我熟悉的地方才有足够的安全感,比如学校、小区,我才不会到那些陌生的地方去。
对其他地方缺乏充足的兴趣,只有待在自己熟悉的场所中才有掌控场面的能力,这等于给自己划定了一个界限。有位精神学家曾指出:“很多人都喜欢给自己划定一条明确的心理界限,只是待在自己熟悉的区域内。这种行为虽然不属于怪癖,但是一种消极抵抗的表现。”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是人类的天性。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恐惧心理,是从远古祖先传承下来的。对于原始人类,离开自己生活的洞穴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离开洞穴就意味着要面对外界凶猛的动物,单薄的人类是很难存活的,所以原始人需要集体外出觅食。这也造就了人类的集体性和社会性。在长久的岁月中,人类大脑形成并保留了这样的信息:轻易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是非常危险的。人们在探索未知领域的时候、了解未知事物的时候,会首先在脑海的储存信息中找到与之相类似的模型,如果脑海中的模型与未知事物类似,人们就会用审视模型的心理来对待未知事物;如果脑海中没有与未知事物类似的模型,人们就会产生莫名的恐惧感。
对于现代人来讲,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当然不会有生命危险,但在现代人的脑海中依然存在着“对未知世界感到恐惧”的心理症结。除了与生俱来的因素外,还有两种外在因素会加强人们对未知领域的恐惧。
一种是家庭因素。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家庭整体氛围可以极大影响人们的性格及心理发展。那些对外界社会开放程度较低的家庭,或者那些害怕同外界沟通的家庭,他们中的家庭分子会极容易产生“对未知世界感到恐惧”的心理。其实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就会在生活中发现这种“与世隔绝”的家庭,他们几乎不会和邻居交流也没有什么前来拜访的朋友。
另一种是曾经受到过伤害。如果一个人曾在探索未知领域中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经历过给自己带来痛苦的事情,那么他就会对未知领域产生排斥心理,继而会产生恐惧心理。
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具有内因和外因。对未知领域产生恐惧的外因就是以上论述的内容,其内因则是对自身缺乏自信,自己无法掌控那个未知的领域。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些不喜欢出行的人都是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他们在无法找到自身需要的安全感的时候,就会转而追求固定的外界事物;所谓固定的外界事物,指的就是自己的住所、环境,人们通过这些不变的外界事物来寻找心灵上的平静,自然不会具备探索未知领域的心情。
那些对未知领域感到恐惧的人们该如何做才能摆脱此种心理呢?
首先,了解自己内心究竟在惧怕什么。
是什么在影响着我们走进未知领域?我们究竟在惧怕什么?为什么不以探索未知为快乐?只有首先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才能令自己彻底放弃坚守熟悉环境的固执念头。接下来让自己做一个初步的尝试,哪怕只有很小的一步尝试,例如到附近城市度假等。当我们迈出了初的一步,才能逐步加强自己探索未知的信心。
其次,为自己找到一个忠实的、乐意探索未知的伙伴。
为自己选择一个态度严谨并富有好奇心的伙伴,因为他可以让我们安心并激发我们的探求欲望。在伙伴的陪伴下,学会用全新的眼光看待全新的事物,用全新的眼光来重新审视自己。
再也不想遭遇的第二次:精神创伤
恐惧心理是深埋在我们心中的一颗“定时炸弹”,一旦具备将其引爆的条件,它就会在片刻之间占据我们的心灵,引爆我们的情绪。而引爆这颗定时炸弹的有可能是令人感到恐怖的动物,或是骇人的场景,或是令人感到不适的社交活动。然而这颗“炸弹”对我们所造成的伤害不仅仅在“爆炸”的那一刻,它还会给我们留下非常深的精神创伤。人们一想到那些令人感到恐惧的经历就会心有余悸,恐惧这种经历会再一次上演。经心理学家研究,年轻人和老年人是容易产生恐惧心理的人群,而且女性心理要比男性心理更容易产生恐惧。不过在痊愈方面,男性比例却远远低于女性;而女性对于“恐惧第二次”会表现得更加恐惧。
心理专家指出,影响恐惧心理产生的因素主要有:
,遗传因素。
百分之二十的恐惧心理患者的父母患有神经性病症,百分之十的恐惧心理患者的兄弟姊妹患有神经性病症。遗传因素是形成恐惧心理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性格因素。
那些性格胆小、懦弱、幼稚的人患有恐惧心理的比例会高于其他性格的人。而依赖性较强或非常内向的人,他们患上恐惧心理病症的概率要远远高于其他性格的人。
第三,外界环境因素。
人们生活的环境对于恐惧心理的产生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里所说的外界环境包括父母教育、居住环境、亲身经历等。
人们对于“第二次遭遇”的恐惧,则源自自身趋利避害天性的影响。人们在遭受到次恐惧经历后,大脑已将这种恐惧信息储存起来;该信息会在人们再次被刺激后瞬间激发。因此,人们会十分惧怕该经历的再度发生,并于自身形成恐惧心理。例如:人们在遭遇到地震后,看到了地震带给人们的灾难和对生活的破坏;已经过去的地震给人们心中留下了深深的恐惧印记,人们自然不希望地震再度来临,于是在心中形成了对“地震二次经历”的抵制和恐惧,即便地震经历不会再度来到,恐惧心理也会占据人们的内心。心理学中条件发射学认为,当人们遭遇到一件与之前经历过的恐惧事件相似的事情时,这一事件就成了恐惧性刺激;如果此时另有一件并非恐惧的刺激同时作用于我们,两者就会混合成为一种刺激并形成条件反射,而今后只要再次遭遇这种刺激,即便是和恐惧刺激无关的刺激,也会激发深埋在人们心中的恐惧情绪,并形成极强的恐惧心理。这也就是产生我们所说的对“第二次经历”形成恐惧心理的理论机制。
想要摆脱这种第二次恐惧心理的侵扰,就要首先搞清楚我们究竟是在恐惧什么?我们面对黑暗产生恐惧心理,难道我们惧怕的是黑暗的色彩吗?其实并不是,我们恐惧的是黑暗中存在着某种东西会威胁我们的生命,我们是对外物的突然袭击产生恐惧。我们对尖锐的器具产生恐惧,难道我们惧怕它们的形状吗?当然不是,我们是对曾经被尖锐器具伤害过的经历产生恐惧,我们恐惧的是这种经历再度重演。
有的人对蛇类的软体动物感到恐惧,其实对于危险动物几乎每个人都会感到恐惧。一旦有被蛇咬过的经历,就会产生惧怕再度被蛇咬的心理,甚至看到那些关于蛇的图片,关于蛇的艺术品,蛇形玩具都会产生恐惧心理。但我们惧怕蛇的真正原因是:惧怕被蛇咬,恐惧它会威胁自己的生命。
找到真正让我们惧怕的心理源头,就可以有效避免对“二次经历”产生恐惧。
装在套子里的人
俄国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曾写过一篇小说《套中人》,小说的主人公是一个把自己完全封闭起来的人物。其实这种人物性格并非只会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在我们现实生活中同样存在。这就是心理学中经常提到的自我封闭。
所谓自我封闭就是把个人与外界完全隔绝,很少或绝不进行社交活动;除了进行维持生命的工作、购物之外,大部分时间将自己封闭在家中,不和其他人来往。进行自我封闭的人都很孤独,他们没有朋友,没有社交。这是一种对外界环境产生恐惧的病态心理。这些“装在套子中的人”的心理特点有:
,极强的普遍性。
无论何种年龄层次都会出现自我封闭的情况,而且具体表现形式也会互不相同。儿童时期会出现电视幽闭症,青少年时期有社交封闭症,中年时期会出现社交厌倦自闭症,老年时期则会因为配偶去世或“空巢”情况而出现自封症。由此可见,在不同年龄段都会出现孤独自闭的人群。
第二,缺乏沟通性。
在社会中进行交流,同他人进行沟通是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的标志之一。正常人都会有同他人沟通、交流的欲望和需求。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在一天二十四小时中,除了睡眠的八小时外,其他时间的百分之七十都被人们用来进行交流信息和沟通感情。而具有自闭心理的人不愿同别人交流,甚至很少和人讲话;他们并非无话可说,而是惧怕或讨厌同人进行交流。如果需要交流,有自闭心理的人会选择写日记、诗歌等形式。我们完全可以用“形影相吊”来形容这类人群。
第三,逃避现实性。
一般来讲,只有在经历过重大的生活挫折后,才会出现自我封闭心理。有的人在生活或事业上遭遇波折打击后,精神受到了极强的压抑,对外界环境事物变得越来越敏感;并终出现了逃避现实和回避社会的行为。
第四,强烈的孤独感。
由于选择了自我封闭,就等于把自己与世隔绝起来,没有社会交往,也没有朋友来往,这种人会经常感到特别孤独。
心理学家指出,自我封闭心理其实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由于个体在成长过程或社会生活中遭遇到了某些挫折和打击,而引发个人的焦虑心理;随着焦虑在心中的积攒越来越多,人们只能以自我封闭的方式来回避外界环境,然而这样做就极大地降低了社会交往程度和自我展现的机会。如果没有了正常的社会交往,人类就无法传递情感,满足自身的社会需求。而自我封闭的人则无情地剥夺了自己的需求,在自我封闭中使情感隔绝、消息闭塞,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心理标准。换句话讲,自我封闭之人的内心是充满恐惧的,他们惧怕同社会交往。
那么这些惧怕外界并封闭自我的人,应该如何改变自己的心理呢?
首先,要乐于接受自己。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必定会面临多方面的挫折。很多人总是将失败的原因归结于自己,十分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遇到事情的时候也会变得忐忑不安。如果我们长期这样做,遭受到的外界挫折积攒过多,那势必会走上自我封闭的道路。我们不必将责任都归咎于自己,我们要学会接受自己,要学会乐意接受自己。心理学家发现,那些总是看到自己缺点的人,终会因为自己缺点过多而不敢正视自己;而努力发现自己优点的人则会越来越自信,逐渐走出自我封闭的圈子。
其次,学会交往,向外界开放自我。
交往能够使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和完善,并促进心灵的健康发展。只有向外界开放自我,才能体验到社会的乐趣和温暖,才能逐步摆脱孤独与寂寞。一个人能否勇于向外界展示自己,决定了能否快速走出封闭,步入社会。那些在社会中确定自己价值、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人,没有一个人会将自己同外界隔绝起来;相反,都会积极地进行交流与沟通。
另外,走出自我封闭还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
自我封闭的人摆脱自闭,步入社会,这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事情。我们必须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不断摸索经验。我们可以从简单的“逛街”开始,下一步可以设计为“约见朋友”,接下来就可以“参加集会”“在公众面前发言”等。
从众心理与集体癔症
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深藏着恐惧心理,但恐惧源却并非只来自个体内部,很多时候我们的恐惧心理是被别人“传染”的。我们或许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如果我们进入一间充满欢声笑语的房间,会马上被现场的气氛所感染,即便此时的心情并不算舒畅,我们同样会感到快乐。如果我们进入一间充满悲痛哭声的房间,即便我们的心情原本是快乐的,也会变得压抑无比。这是为什么呢?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以上经历的心理基础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的从众心理。所谓从众心理就是个人的行为受到外界人群集体行为的影响,而在判断、感觉、认知等方面表现出和大众或多数人相似的行为方式。从众心理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只有少数人能够保持独立性。正是由于从众心理的存在,我们的恐惧心理源才会变得越来越复杂。
假设我们正坐在电影院里看一部恐怖电影。该电影所营造的视觉冲击对于胆子较大的你,根本没有构成任何影响,你依然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悠闲地吃着爆米花;但你环视四周,发现坐在你身边的观众都已经害怕得大惊失色了,甚至有几名胆子较小的女生把双眼遮住不敢再看。你会有怎样的反应?初会认为她们胆小如鼠,但几分钟后就会被周围观众的反应所感染;于是也开始感觉到了恐怖,渐渐地,手心出汗,四肢冰凉。
如果整个电影院中只有我们自己,可能并不恐怖;我们身边坐满了观众,反而令人感到恐怖了。这就是从众心理在影响着我们的心理机制。当社会中的个体处于群体中时,会在群体所施加给自己的无形压力下,不知不觉地让个体行为同群体行为保持一致,也就是我们俗话所说的“随大流”,这其实和我们人类的“社会性”相吻合。大多数人的心理活动是这样进行的:一般来讲,多数人的意见总是正确的,少数服从多数是不会出错的。在这种思维的控制下,人们缺乏对问题的分析和思考,不顾是非盲目服从多数。从众心理是和独立性完全相反的意志品质,从众心理强的人都是独立性较差的人,他们缺乏主见容易接受外界的暗示。
多数人对“从众心理”是持有否定态度的。因为从众心理的确会束缚个性发展,使人变得毫无主见,甚至会盲目跟从他人产生“恐惧心理”。
某高校一男生宿舍里住着五个人,四个人不敢走夜路,只有一名来自东北的小伙子对夜路毫无畏惧。因此每天夜晚上完自习课,那四个人都要和这名来自东北的同学一起回宿舍。这名东北小伙子纳闷地问这四个胆小鬼,夜路有什么好怕的。其余四人纷纷向他讲述了自己认识的可怕的夜路,而这些所谓“可怕”的理由也成了东北小伙子嘲笑他们的理由。
半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有一天那名来自东北的小伙子参加同乡会,聚会气氛很热烈,到了晚上十点多钟才结束。走出饭店后,东北小伙子蹬上自行车返回学校。不知道为什么,面对黑洞洞的周围,从来不害怕夜路的他却感到无比的恐惧。等带着无比惊恐的心情回到宿舍时,他才发现自己的衣服已经被冷汗湿透了。
这名男生为什么会在半年时间里,在“夜路”的问题上有如此巨大的转变,因为他产生了从众心理,他被其余四名同学的“恐惧心理”传染了。
除了从众心理,能够将“恐惧心理”传染给他人的,还有群体性癔症。群体性癔症是指精神紧张等因素在群体中相互影响而造成的一种心理障碍,这种病症能够在人群中产生极强的相互影响作用。如果在某个公共场所中,一些人看到了某个人发病,由于大家对疾病很了解,所以产生了恐惧、紧张的心理,并随后出现相同的症状。比如,你的室友躺在床上阅读一本恐怖小说,临睡前对你说:“刚才我看的这本恐怖小说真过瘾,吓得我手足冰凉,浑身发抖。”虽然你并没有看到这本小说的内容,但在听了室友的话后,还是不自觉地打了一个冷战,随后你也感到手脚冰凉,因为你已经接受了来自室友的关于“恐惧”的暗示。这就是群体癔症的表现,它可以迅速地在群体中进行“感染”和“传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每个人都会产生恐惧感,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恐惧感还会出现增强的趋势,只不过因为我们心智的不断成熟而被掩盖。但我们却不能否认恐惧感时时侵袭的事实,这是一个谁也逃不掉的心理问题。
克服恐惧心理,要通过提高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能力,扩大视野范围,判定恐惧的真相等方法;还要切身认识到客观世界的某些规律,并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做出充分的思想准备;同时还需要培养积极乐观的情趣和意志,即便真的面对恐惧,也能够保持冷静的头脑。
前言
窥探恐惧:谁都逃不掉的心理问题
心理问题和生理疾病不同,它是一种人们的内在精神因素,或者说这是由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所引发的问题,它足以令一个人改变自己的性格、情绪以及世界观。
而恐惧感属于心理问题的范畴。恐惧感是一种极为压抑的情感状态,它的产生跟过去在某种情景下的心理感受以及亲身体验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人们在过去受过刺激,会在大脑中留下一个该刺激的兴奋点;当再次遇到相同或类似情景时,过去的经验就会被唤醒,从而产生较为强烈的恐惧感。另外,恐惧心理还和一个人的性格有关系;那些具有害羞、胆小、内向性格的人,他们会非常不善于交际,非常容易产生恐惧感。
心理学家指出,每个人都会产生恐惧感,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恐惧感还会出现增强的趋势,只不过因为我们心智的不断成熟而被掩盖。但我们却不能否认恐惧感时时侵袭的事实,这是一个谁也逃不掉的心理问题。
克服恐惧心理,要通过提高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能力,扩大视野范围,判定恐惧的真相等方法;还要切身认识到客观世界的某些规律,并对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况做出充分的思想准备;同时还需要培养积极乐观的情趣和意志,即便在面对恐惧时,也能够保持冷静的头脑。
不要轻视恐惧,它可能会对我们的人生造成无法弥补的创伤。
本书共分为九章,每章具体包含几个小节的内容;从恐惧的产生,恐惧的具体分类,以及战胜恐惧的办法等方面进行论述。其中章论述恐惧的产生和原因;第二章至第七章论述恐惧的具体分类,包含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为常见的恐惧症类型;第八章和第九章为战胜恐惧心理的方法。
书籍介绍
为什么你在独处时会产生恐惧感?为什么恐惧感
觉会在毫无征兆中突然到来?为什么你会惧怕进行社会交往?为什么劳累过度是滋生恐惧的根源?
杨冀鲁著的《恐怖密码(那些你恐惧的行为心理学都有答案)》这本书,将会从多种角度出发,掀开
“恐惧”的面纱,解释那些隐藏在你心中的恐惧。帮助读者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有效规避恐惧心理,不断超越自我,让我们的任何行为不再受到恐惧心理的干扰。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3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9分
网站更新速度:4分
使用便利性:6分
书籍清晰度:7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是否包含广告:5分
加载速度:4分
安全性:7分
稳定性:7分
搜索功能:7分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博大精深(139+)
- 一般般(655+)
- 无颠倒(236+)
- 三星好评(474+)
- 差评少(396+)
- 速度慢(590+)
- pdf(158+)
下载评价
- 网友 相***儿:
你要的这里都能找到哦!!!
- 网友 邱***洋: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芮***枫: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冉***兮: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石***烟: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权***波:
收费就是好,还可以多种搜索,实在不行直接留言,24小时没发到你邮箱自动退款的!
- 网友 潘***丽: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晏***媛:
够人性化!
- 网友 宓***莉:
不仅速度快,而且内容无盗版痕迹。
- 网友 苍***如: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国***舒: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龚***湄: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常***翠: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敖***菡: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喜欢"恐怖密码:那些你恐惧的行为,心理学都有答案"的人也看了
全新正版图书 辉煌壮丽的皇宫府胡元斌现代出版社9787514364347 宫殿介绍中国人天图书专营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玫瑰山庄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水利工程启闭机机械部分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2014全国土地估价师资格考试考点采分土地管理基础与法规(第5版)(标重点、划范围、做模拟,比教材更简练,比大纲更详尽。实用再版书,助你省时省力备考。)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父与子/三联精选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时尚设计管理:品牌视觉营销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樱桃琥珀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少数民族服饰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高等学校教学参考用书:中国自然地理图集(第二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2003考研英语知识运用与写作----查缺补漏系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全国各类成人高考(专科起点升本科) 高等数学(一)考点精解与应试模拟(2013年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2025创新设计再读教材语文 高考总复习资料新高考通用版高三一轮练习册高中语文重点复习资料高中一轮总复习高考必刷题 金榜苑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高尔夫球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2019云南省高考志愿填报实用指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神庙留中奏疏汇要(全八册)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9787562260783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D.H.劳伦斯传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考研英语二历年真题超常精解+预测试卷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大提琴(1-7级中国音乐学院校外艺术水平考级全国通用教材) 编者:中国音乐学院考级委员会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3分
人物塑造:4分
主题深度:8分
文字风格:5分
语言运用:5分
文笔流畅:6分
思想传递:8分
知识深度:5分
知识广度:6分
实用性:8分
章节划分:4分
结构布局:9分
新颖与独特:6分
情感共鸣:6分
引人入胜:4分
现实相关:5分
沉浸感:5分
事实准确性:9分
文化贡献: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