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驭负能量系列:走出抑郁的泥潭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驾驭负能量系列:走出抑郁的泥潭精美图片
》驾驭负能量系列:走出抑郁的泥潭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驾驭负能量系列:走出抑郁的泥潭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12361874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9
  • 页数:暂无页数
  • 价格:25.2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内容简介:

  抑郁症有不同的类型,如何正确识别和判断?

面对众多治疗方法,该如何作出选择?

考虑服用抗抑郁药时,需要了解些什么?

如何向医生准确描述症状,与其建立长期关系?

美国权威专家告诉你真实可信的原因和科学合理的应对方法。

本书帮助你:

理解新的诊断工具情绪图谱。

审视服用抗抑郁药物的潜在风险。

通过运动和调整生活方式改善情绪。

知道作为家人和朋友如何帮助抑郁症患者。

了解各种治疗方法,掌握与医生合作的技巧。


书籍目录:

推荐序

致谢

引言

第一部分 找到情绪问题的根源

 第1章 认识情绪图谱

  了解情绪图谱的中间区域

  DSM与情绪图谱

  情绪图谱: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使用情绪图谱诊断双相变形

  对于不同种类的双相情感障碍的命名和理解

 第2章 认识轻度躁狂症

  轻度躁狂症和躁狂症的区别

  轻度躁狂症的真实表现

  当轻度躁狂症几乎检测不到时

  双相Ⅲ型:抗抑郁药引起的躁狂症或轻度躁狂症

  双相阶段的最短持续时间

  抑郁和轻度躁狂症同时出现的混合状态

 第3章 认识软双相情感障碍

  观察双相情感障碍的“温和征兆”

  为什么需要了解软双相

  与精神状况和软双相相关的激素

  在没有抑郁的情况下,你会有双相吗

 第4章 自我诊断

  为什么发现轻度躁狂症如此困难

  得到准确的病史:家人和朋友可以怎样帮助你

  如果我实际上并不是双相患者,但他们却认为是呢

  双相测试

 第5章 疑似双相情感障碍的其他表现

  看上去像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

  药物导致的类似双相的症状

  物质使用和边缘型人格障碍

  伴随双相情感障碍出现的其他症状

第二部分 找到并使用正确的治疗方法

 第6章 获取帮助:如何与医生合作

  关于你,医生需要了解什么

  与医生合作的策略

  与你的医生长时间合作

 第7章 从何处着手:治疗方法选择技巧

  通过寻找事实证据来评估信息

  权衡一种治疗方法的利弊

  究竟是什么导致精神障碍

  控制双相变形的一般准则

  治疗复杂精神障碍的三种策略

 第8章 情绪稳定剂:药物治疗的关键

  检查情绪稳定剂清单

  如何作出选择

  使用情绪稳定剂时权衡理想与现实

  药物需要服用多久

  情绪稳定剂可能导致病情永久性恶化吗

 第9章 考虑服用抗抑郁药时,需要了解什么

  当抑郁是主要症状时

  抗抑郁药的争议

 第10章 管理由药物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增重

  如何应对增重

 第11章 简单地改变生活方式

  密切留意睡眠、光线和黑暗

  压力管理:对稳定情绪至关重要

  限用或禁用致幻物质

 第12章 如何使用精神疗法

  五种有效的精神疗法

  面对众多方法,你该如何选择

  你该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第13章 锻炼:不是说说而已

  最有力的证据

  你准备好简单的锻炼计划了吗

 第14章 家人和朋友该如何帮助


作者介绍:

  吉姆·菲尔普斯(Jim Phelps)是医学博士,从事15年以上精神治疗,专长于治疗躁郁症,为美国多家医学期刊撰写文章。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第1章

  认识情绪图谱

  大部分情绪管理专家认为,许多患者的症状介于轻度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之间。然而,精神分析诊断的官方手册《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并没有对这些人作出一个准确的定义,所以一个新的方法在DSM的基础上衍生而出。实际上,这种“新”的方法系统很早就有,说它“新”只是因为最近50年才被医生应用到诊断中。采用这种新方式思考,“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可以被看做情绪图谱的两个末端(见图1-1),所有人都可以被定位在这个图谱上。

  图1-1 情绪图谱

  如图1-1所示,左端为“单相抑郁”(在DSM中被称为重郁症),右端为“双相抑郁”(我们将要具体介绍)。这时,你可能会问,什么是狂躁抑郁?这种曾经被称为“躁狂抑郁型精神障碍”的症状是最极端的一种精神状态,现在被称为“双相情感障碍”。这种症状的典型表现是“躁狂”,包括“妄想”、“幻觉”、“多疑”及其他行为。好了,对躁狂的谈论到此为止,这本书并不是关于躁狂的,我们所定义的情绪图谱并不包括躁狂。

  了解情绪图谱的中间区域

  每当人们听到“双相情感障碍”,都会不由自主地将其跟“躁狂”联系在一起,所以一旦某个人跟“双相情感障碍”有关,即使他很温和,处于情绪图谱的左端,也会令人心生恐惧。你或许会有这样的反应:“我?算了吧,我知道什么是躁狂,并且知道自己永远不会得那样的病。”然而,你或许对于情绪图谱的中间区域一无所知。你或许知道的仅仅是双相情感障碍的极端形式,不知道存在微妙差别的其他形式。

  到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许多术语:单相、重度抑郁、双相、躁狂,以及双相变形。它们的名称真的那么重要吗?当然!下面我们来讲一下原由。抗抑郁药会导致双相情感障碍的症状加重。那些药物会使患者躁狂发作,其症状不仅包括积极愉快的感觉——感到自己“已经到了天堂”、非常自信、充满能量,而且包括消极焦虑的情绪——激动易怒,认为周围的人愚蠢、迟钝、可怜。

  “消极的躁狂”对于你来说或许是一个新的概念,但对于精神科医生来讲并不陌生,他们早就认识到躁狂并不总是让人过分愉悦。尽管大部分人将“躁狂”跟“自我感觉良好”(事实上是过于良好)联系在一起,但是有另外一种“躁狂”,它的症状表现是感到残酷和不适。消极的躁狂症会产生比愉悦型的躁狂症更大的刺激,患者的思维更加敏捷,动作更加迅速,以及情绪紧张、精力旺盛,但这并不使人愉悦,恰恰相反,这也就是术语“躁郁”的含义,患者所表现出来的愤怒和担忧非常显著。

  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消极的躁狂症和愉悦的躁狂症同样普遍,甚至更加普遍。而更加鲜为人知的是,消极的躁狂症可能与抑郁症同时发生,这些将在第2章谈到。这种混合症状被认为会导致极高的自杀率。大部分情绪管理专家认为,双相情感障碍者服用抗抑郁药会导致焦虑狂躁和混合症状。这也是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建议每个服用抗抑郁药的人应先排查双相情感障碍的原因之一。如同你听说过的那样,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评估了服用抗抑郁药物之后短期内自杀患者的报告,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些患者看起来重度抑郁,实际上却是双相情感障碍,在服用抗抑郁药之后一直处于一种焦虑不安的混合状态。以下报道为我们呈现了抗抑郁药如何导致混合状态。

  露丝是一名39岁的中年女性,有两个孩子和一份不错的工作。她经常会对她所期望的事物状态拥有强烈的情绪。事实上,她知道自己可能对于条理性有一点强迫行为。她偶尔会不得不回头进行检查,以确定一件事情是否真的完成得很好,比如检查煤气是否已经被关掉或者门已经被锁上。她的医生认为她有强迫症的征兆,但没有干扰到她的生活,还没发展到寻求治疗的程度。之后,她开始有了阶段性抑郁的症状。因此,为了同时治疗抑郁和强迫性行为,医生开了一种抗抑郁药——可以兼治两种症状的处方。在寄给我的一封信中,她向我描述了第一次服用药物之后自己的精神状态变化。

  那种感觉并不仅仅是厌恶,它让我觉得自己极度缺乏关爱,并且无法摆脱这样的情绪。并且,不幸的是,这种厌恶感和漠不关心的状态使我根本提不起兴趣去解决它。我厌恶自己的人生:它为什么是这样,为什么不是别的样子,为什么不能变成别的样子。我讨厌婚姻,对任何人都毫无兴趣。我讨厌被人左右,并且希望自己待在自己的世界里,想要伤害自己的念头愈发频繁地出现,但我还未真正做过。就在几个月前,我还不曾有过这样的念头,从未想死,有时仅仅是因为我的孩子。但尽管如此,我永远不会真的这样做。现在我却找不到坚定的理由了。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露丝求助于我。我让她服用情绪稳定剂(一种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药物,将会在第8章深入探讨)。这种药物起了作用,她很快平静下来。她现在每天服用足量的情绪稳定剂和少量其他药物,并且精神状况良好,三年内没有复发。

  为了保护她的个人隐私(书中所提及的所有病人同样如此),对于她的名字和一些细节,我有所改动。但对于如何有效诊断双相情感障碍,露丝的故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案例。

  DSM与情绪图谱

  为了理解采用情绪图谱进行精神疾病诊断的重要性,我们首先要了解这一在某种程度上与DSM相反的系统。情绪图谱把所有的情况看做连续的统一体,如图1-1所示,而DSM将所有情况看做有或无特定症状。举例来说,DSM系统对重性抑郁的判定标准如下所示。

  A. 以下三种对于生活有明显干扰的异常情绪,至少有一项符合:

  1.情绪异常低落。

  2.异常地失去所有的兴趣和快乐。

  3.18周岁及以下的青少年,有异常易怒的情绪。

  B. 在相同的两周低迷时期中,以下症状至少出现五项:

  1.情绪异常低落。

  2.异常地失去所有的兴趣和快乐。

  3.胃口或者体重异常,包括以下任何一项:

  ● 体重异常下降(没有节食),或者胃口异常减少。

  ● 体重异常增加或者胃口异常增加。

  4.睡眠异常,包括异常失眠和异常嗜睡。

  5.行为异常,包括异常激动和异常迟钝。

  6.异常疲惫或者无精打采。

  7.异常自我责备和不合理地内疚。

  8.注意力异常不集中,做事犹豫不决。

  9.对于死亡有病态的想法(不仅仅是惧怕死亡),或者有自杀倾向。

  C. 这种症状并不是由心境不协调导致的。

  D. 从未有过躁狂发作、混合发作及轻躁狂发作。

  E. 导致这种症状的原因并非生理疾病、酒精、药物及毒品。

  F. 导致这种症状的原因并非正常的丧亲之痛。

  就像你所看到的,DSM的判断标准并不是特别好把握,它异常精确却又非常主观。举例来说,用DSM的标准来判定双相情感障碍,躁狂的发作必须持续至少一周,那么,如果一个人躁狂发作的症状只持续了6天半,该如何诊断?可以就此判定其不是双相情感障碍吗?

  尽管如此,DSM的确有一些用途。一方面,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另一方面,DSM系统的分类,比如重度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便于医生和治疗专家统一叫法。

  因此,我们不应该取笑或者完全摒弃DSM。只需辨别它的局限性,认识到情绪图谱的优越性。

  情绪图谱:一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用DSM思考和作出正确的诊断,需要判断出患者是单相抑郁还是双相抑郁,而用情绪图谱,医生不需要对患者作出精确的分类,而需要了解患者的症状位于情绪图谱的什么位置。他们没有通过让患者回答“是”或“不是”来辨别其是否患有双相情感障碍,而是试图确定双相的程度。但这仅能应用在当你开始感觉失去所有的语言和思维方式的情况下,记住这点。诊断有两个主要作用。

  1. 帮助和引导患者进行更有效的治疗。

  2. 为患者的将来提供一些提示。(例如,这种疾病会痊愈吗?疾病的结果会多糟糕?它还会再次复发吗?我的孩子会不会得这样的病?)

  一些人可以听到医生们之间对于他们所患疾病的争论,这样任何诊断都会不起作用。不幸的是,就像你可能经历过的一样,这种“单相与双相”的辩论可能变得非常激烈。当医生的意见没有达成一致时,患者会进退两难。一旦这种情况发生了,每个人都需要放松,记住“诊断仅仅是最接近现实的估计,并非现实本身”。诊断是启发式的:它是用来帮助我们的,而不应该使过程变得更加复杂。

  使用情绪图谱诊断双相变形

  在图1-1中,你可以看到很多箭头,表示所有人均匀分布在情绪图谱上,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连续图谱上的每个点都有对应的患者吗?或者在不同的诊断组之间会有自然间断?意大利心理研究员毕纳兹博士曾经研究过这一观点,证实了不存在这样的间断。尽管这只是单个研究,但他的研究成果表明了在单相情感障碍和双相情感障碍之间,我们不可能发现一个明确的分界线。所以,二者之间一定存在一个“混合区”,即双相症状逐渐减弱到零点的区域。因此,用情绪图谱研究病症时,可以存在“有一点双相”的说法。

  是的,你的症状可以“有一点双相”,它微乎其微,以至于你甚至不确定自己是得了躁狂抑郁症还是双相情感障碍。那么,为什么你必须清楚其间的差别?因为或许你双相的倾向较为严重,与偏向于单相的患者相比,你服用抗抑郁药的风险就更大;而与更加偏向双相的患者相比,你接受相同治疗的结果会更好。

  ……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前言

引言

    又是一本关于抑郁症的书?还没有受够吗?内容是关于双相情感障碍的什么呢?对于这些情况,我们还没有浅显易懂的解释吗?依旧在仓促地使用带有短期或长期风险的药物?“凭自己的力量重新振作起来”的想法如何?有些是有一定价值的。与此同时,作为一名精神病医生,我见过许多患者尝试各种不同的治疗方法,有依靠自己的,也有在初级保健医生的帮助下进行治疗的。他们试过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包括草药、维生素,以及其他治疗方法),但是都没有持久的效果,而且经常会使病情加重而不是有所好转。这一次,我相信更多的人都可以通过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抑郁症而获得益处。

    为了更好地阅读本书,你需要考虑以下问题:你有过周期性的抑郁吗?你的情况是否有时看起来比抑郁更严重?你有时是否会焦虑或易怒?你是否有时在晚上只能睡几个小时就再也睡不着了?你脑子里的想法是否有时无论如何都停不下来?如果以上症状和抑郁症并存,那么你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变形患者。

    双相情感障碍变形患者经常看起来很抑郁,听起来很抑郁,被诊断为抑郁症,用抗抑郁药物来治疗,比如氟西汀(百忧解)。但是,抗抑郁药物会使一些人的情况变得更糟糕,甚至到想要自杀的地步。

    按照重郁症的官方定义,情绪低迷、无精打采、没有进取心,也是一种很严重的情况。抗抑郁药物的治疗对此会非常有效。那么,哪种变形会让抗抑郁药物的效果截然相反呢?仅仅是抑郁症就能引起情绪低迷、无精打采、没有进取心的症状,而这种双相情感障碍会导致更复杂的症状。正如我之前提到的,这些症状还包括是易怒、激动、失眠、快速不停的左思右想。它们还可能引起情绪剧烈波动。有时,情绪和焦虑症状的复杂家族病史,或者有酗酒的亲戚,是原因之一。有时,周期性的抑郁症状会自动消失,或者抗抑郁药短期内发挥作用但之后又失效。抑郁症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阴魂不散”。大部分患有真正重郁症的人一生中会有1~2次的复发期。如果2~3个月左右有一个短暂的复发期,就有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变形。

这些额外症状或信号可能会增加你患上比重郁症更复杂的病症的可能性。然而,请注意我们谈论的依然是抑郁症,只不过是增加了一些其他症状。我们不是在说“快要疯了”、癫狂了、疯了或者对行为失去了控制,而是在说一种极度普遍的情绪问题。有些情绪专家认为这大概会占到所有抑郁症种类的1/3。

    好消息是一些众所周知的治疗方法,对双相情感障碍变形患者来说与服用抗抑郁药物一样有效,甚至更有效。坏消息是在诊断的时候,对这些病患的诊断结果太过混乱。治疗医生有时会对你的症状作出错误的判断。如果被误诊,患者就会被用错误的方式治疗,症状就会变得更糟糕。在这种情况下,困惑的医生开始担心患者是被过度诊断,尽管证据表明患者确实是被诊断不足。为了了解所有风险,我们会在第4章介绍过度诊断的后果。

本书的第一部分着重介绍对情绪图谱中各种问题的诊断,详细介绍情绪图谱以及如何使用此模型进行诊断。本书第二部分介绍一系列治疗方法。你可以通过使用目录来跳过一些章节,但是请顺序阅读前三章。这三章解释了情绪图谱,而这一概念贯穿于整本书。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7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3分

  • 文字风格:8分

  • 语言运用:6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3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3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8分

  • 结构布局:9分

  • 新颖与独特:8分

  • 情感共鸣:7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4分

  • 文化贡献:4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7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7分

  • 书籍清晰度:3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5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强烈推荐(393+)
  • 体验差(137+)
  • 全格式(482+)
  • 值得购买(127+)
  • 字体合适(602+)
  • 无漏页(513+)
  • 一星好评(278+)
  • 引人入胜(447+)
  • 经典(445+)
  • 中评多(587+)
  • 章节完整(543+)
  • 种类多(263+)

下载评价

  • 网友 索***宸:

    书的质量很好。资源多

  • 网友 晏***媛:

    够人性化!

  • 网友 寿***芳:

    可以在线转化哦

  • 网友 扈***洁:

    还不错啊,挺好

  • 网友 孔***旋: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师***怀:

    好是好,要是能免费下就好了

  • 网友 菱***兰: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郗***兰: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堵***格:

    OK,还可以

  • 网友 国***舒: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师***怡: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