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语方程式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文语方程式 文语方程式精美图片](https://img3m9.ddimg.cn/92/13/23822759-1_h_1718097934.jpg)
文语方程式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购书立享3节180分钟直播课,有效期内无限次回放
内容简介:
学语文就像解『方程式』,语文=『文』 『语』,因此只要掌握了规律,学好语文是很轻松的事。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找到阅读题的捷径,看『法事情人』如何解决所有记叙文阅读题。而对于*头疼学语文的同学来说,掌握诀窍更重要,写作文好比打怪兽,有套路更有『升级』。没错,这是一本你不容错过的『语文考试』通关宝典。
书籍目录:
篇.现代文阅读
章.记叙文之“法事情人”阅读法概述
节.一次“失误”产生的美丽结局――阅读法的缘起
第二节.你真的知道“比喻”和“拟人”吗――手法的解读
第三节.“前置性”的内容概括――容易忽略的是“事”
第四节.作者的情感我们不得而知――“情”源于文本
第五节.为何老师是伟大的“典型”――“人”的类型叠加
第二章.“法事情人”在记叙文八大题型中的运用
节.难的题与简单的题――“赏析”题
第二节.打碎试试看――“标题相关”题
第三节.说不明白的事――“词句理解”题
第四节.依然是“法事情人”――“句段作用”题
第五节.为什么影视剧中分手场景总是下雨――“环境描写作用”题
第六节.很简单的问题不要变得复杂――“人物形象分析”题
第七节.急不得――“情节梳理”题
第八节.不可天马行空――“开放性”题
第三章.“法事情人”在记叙文六大主题中的运用
节.思念是会呼吸的痛――亲情涌动
第二节.你走了我还在,怀念是一种本性――名人风采
第三节.“恶俗”中的人情味儿――凡俗人生
第四节.“头痛”的主题――社会文化
第五节.一花一叶皆菩提――自然感悟
第六节.那些莫名其妙的文章――另类主题
第四章.说明文阅读
题型一.文中的语句能不能删/换?
题型二.两段能不能换?
题型三.开头段的作用
题型四.文中说明的层次
题型五.材料链接题
第五章.议论文阅读
题型一.找文章的中心论点方法
题型二.议论文论证过程
题型三.文句、文段结构上的作用
题型四.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
题型五.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第二篇.写作
修炼成考场作文的“武林高手”
个人奋斗类
亲情关爱类
自然感悟类
第三篇.基础知识
章.语言基础
节.字音、字形
一、考点解读
二、巧辨字音字形
三、同音、近音、形近字字形辨析
四、108个多音字
五、200个常见成语解释
六、初中常见错别字
第二节.辨析并修改病句
一、考点解读
二、常见易混易错病句类型
三、分辨病句类型小技巧
四、典型试题
第三节.标点符号的用法
一、考点解读
二、标点符号用法
三、其他应注意的问题
四、常见标点差错
五、典型试题
第四节.语言的衔接连贯
一、考点解读
二、例题分析
三、典型试题
第五节.修辞种类与鉴赏
一、考点解读
二、知识梳理
三、辨别方法
四、典型试题
第二章.重要作家作品
一、考点解读
二、知识梳理
第三章.名著阅读与推荐
一、考点解读
二、知识梳理(以下名著以考试频率顺序排列)
第四章.古诗文背诵与默写
一、考点解读
二、知识梳理
三、古诗名句120句
第五章.文言文阅读
一、考点解读
二、复习要点及策略
三、常用虚词梳
四、知识梳理
第六章 中考传统文化考点
一、考点解读
二、知识梳理
随感:写给忧心忡忡的“中国式”家长
参考答案
作者介绍:
包君成,新生代中学语文教师,“法事情人”阅读法创始人,独创“模板 升级”作文理念。将“7W”教学法巧妙结合图像美学、音乐美学、文字美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语文学习的本质,极大地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同时,他的教学贴近中学生的日常生活,用动漫、流行歌曲、网络热词等解释难懂的语文概念,语言生动灵活、风趣幽默。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章 记叙文之“法事情人”阅读法概述
节 一次“失误”产生的美丽结局
——阅读法的缘起
人们都讨厌犯错误,但有时候错误带来的结局却是非常美好的。
当时,我还是某知名美国上市教育机构的小管理者,但对于备课这件事情还是相当认真与专注的,然而对于“性格大条”的我来说,“意外”总是频频发生。某堂课开课前,我“惊喜”地发现,之前做的课件全找不着了。按理应对这样的意外对于任何一位经过专业培训的老师来说都不是什么难事,但终究也是一件让人很不爽的事情。于是,我只能合上笔记本,拿起白板笔,以原始的方式给学生上课。这堂课没有了音频互动,没有了视频渲染,甚至连个辅助图片都没有。我只能发挥所有的“嘴皮子”功夫,跟学生们讲解现代文阅读理解。当时的我,对于现代文阅读理解方面还并没有自己的完整体系,只能蜻蜓点水一般地“就题讲题”,然后很随机地在黑板上写下一些关键词。“鬼使神差”地,黑板上出现了这么几个词汇:“事件的概括”“情感分析”“人物性格与品质”“手法”。我不经意地说了一句:“同学们,这几个东西就是现代文阅读重要的几个方面,为了方便记忆,咱们一起来编一个口诀吧!”接下来就是我跟学生一起编口诀,具体过程早已经模糊不清,但后的结果是编出了一个口诀叫“法事情人”。“法”代表的是手法,“事”代表事件的概括,“情”代表的是情感,“人”代表的是人物品质。然后将这几个字谐音一下就发现是“法式情人”,有点“法式蜗牛”的味道。然后我总结了一句“以后阅读就是我们的情人了,因为是法式的,所以还是比较浪漫的”。这样,课堂部分愉快地告一段落。
越来越相信缘分这个东西,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文字与人也是有缘分的。不知道为什么,虽然课上完了,但“法事情人”几个字却不停地在脑海里浮现出来。再后来,就是“法事情人”出现在了另一个班,后来就是对“法事情人”的各种扩展与解读,再后来,“法事情人”成了同学们做题的口头禅,后来的后来,所有的新教师都在培训的过程中被“法事情人”洗脑。
在中学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中,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绝招”,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我毫不谦虚地说,“法事情人”阅读法在“系统性”和“易掌握性”方面一定是能排上“仙位”的。写此书主要的目的是将自己的教学成果留下“证据”,等有一天老去了,还可以骄傲地捧起当年自己的书,对子孙们说,“看,这就是爷爷当年的时候写的!”(我很能YY)当然,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这本书,帮助一部分现代文阅读理解有困难的同学,理清思路,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阅读道路。
以上部分纯粹属于个人情感道路回顾,技术含量较低,读者们可以忽略。但接下来的章节很重要,也是此书的精华所在。不想把这本书写成一丝不苟的专业教科书,一是我本身觉得文学没有必要过于严谨,二是那样的书可读性太差。但我仍然建议不要以读小说的速度来读它。
第二节 你真的知道“比喻”和“拟人”吗
——手法的解读
我们先来看一些句子,这些句子运用的是什么手法?
(1)水仙花是一位少女,亭亭地立于水边,对涟漪微笑着。
(2)看到皎洁的明月,我仿佛想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
(3)冰心像大海。
(4)她的眼珠间或一轮,仿佛木刻似的。
在公布答案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下面的文字。
有些东西,我们习以为常,以为完全知道,其实并不完全理解。现在我以“比喻”和“拟人”为切入点来盘点一下现代文阅读中一些看似明晰而实质上容易混淆的概念。
比喻和拟人,这个我们小学三年级就开始接触的概念,不知道被提及了多少次,可是我们真的知道吗?如果能够将下面的几个问题都回答正确,说明你对比喻和拟人的理解还是比较到位的。
问题一:比喻和拟人在概念上属于一个层级吗?
问题二:什么是“喻”?什么是“拟”?
问题三:“水仙花是一位少女,亭亭地立于水边,对涟漪微笑着。”这句话是比喻还是拟人呢?
回答一:比喻和拟人不属于一个层级的概念,和“比喻”一个层级的是“比拟”。如果赋予各种手法“能量级”的话,比喻和比拟是一个能量级的。因为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大类,因此拟人的能量级小于比拟,当然也小于比喻。从小到大,我们把比喻和拟人一直作为两个并列概念解读的做法在逻辑上其实并不合理。然而,这些对于日常生活或者普通做题也许影响不大,但从思维的训练上说,这是不可忽视的。从本质上看,就在刚刚我们阅读以上文字的时间内,我们已经进行了一次批判性思维训练、一次分类逻辑思维训练以及一次比较逻辑思维训练。
回答二:既然知道了比喻和比拟是一个能量级的,那么什么是“喻”,什么是“拟”呢?通俗地讲,“喻”指两种东西相比较,找到共同点。“拟”指把一种东西模拟作另一种东西来写。如果这样说还不够清晰的话,我们可以再换一种更为简单易懂的说法:可以找到喻体的就是比喻,表面文字再像拟人也是比喻;反之,找不到喻体的就不是比喻,表面文字再像比喻也不是比喻。
回答三:严格地讲,“水仙花是一位少女,亭亭地立于水边,对涟漪微笑着。”这个句子是个比喻句。尽管“亭亭地立于”“微笑”等充满了“拟人”的味道,但本质上,由于句子中出现了“少女”这个喻体(暗喻),它仍然是一个比喻句。当然,如果把这个句子改成拟人句的话就是这个样:“水仙花亭亭地立于水边,对涟漪微笑着。”同样一个句子,表达效果也没有明显区别,但从修辞手法上看却有所区别。
从文学的纬度来看,这样“学究式”的区分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是从思维训练的角度来看,这确实是有必要的。不能不说,“分类思维”在应对现代文阅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这样的语言尽管不是严谨的,但比较容易理解与接受)来区分一些容易混淆的手法。尽管这样的区分并非学术意义上的严谨的区分,但对于厘清一些现代文阅读的手法是不无裨益的。
联想与想象:联想是想到“真实发生过 ”的事情,在文学作品中往往表现为“回忆”。想象是想到“没有发生”的事情,在文学作品中往往表现为对未知的畅想。典型的区分联想和想象的句子是:①看到皎洁的明月,我想到了嫦娥奔月的故事。②看到皎洁的明月,我想到了嫦娥在奔月。个句子是联想,因为嫦娥奔月这个“故事”是存在的;第二个句子是想象,因为嫦娥奔月这个“事件”是不存在的。
比喻与象征:比喻是把一种“具体”的事物和另一种“具体”的事物相关联的手法,象征是把一种“抽象”的事物和另一种“具体”事物相关联的手法。例如冯骥才缅怀冰心的文章《致大海》中的“大海”就是一种象征,因为冰心博大的胸怀是抽象的,而大海是具体的,用大海来象征冰心博大的胸怀非常契合。但如果认为这是一个比喻,把“冰心比喻成大海”的话,我们必须要找到冰心这个具体形象和大海的共同点,莫非冰心的脸是蓝色的?莫非冰心的头发如礁石?显然不可能。我们常常说“他像大海一样博大”的时候其实是口语上的一种省略,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他的胸怀像大海一样博大”。
比喻与夸张:我们来看看这句话“她的眼珠间或一轮,仿佛木刻似的”,这是个比喻句还是夸张句呢?这是一个夸张句。虽然出现了“仿佛”“似的”等看似像“比喻词”的语言,但从头至尾我们并未发现任何“喻体”,没有喻体的句子不可能是比喻句。
托物言志、借物喻人与借景抒情:这三个概念从属于一个范畴,但有细微的差别,从字面上我们就可以进行区分。“托物”“借物”“借景”三个词区别并不大,区别在于“志”“人”“情”上。托物言志往往强调自我肯定,借物喻人往往强调对他人的肯定,“托物言志”必须有“志”,借景抒情只需有“情”。因此,“床前明月光”就是借景抒情,“化作春泥更护花”就是托物言志。
烘托、衬托与对比:通俗地讲,烘托是只出现陪衬的事物,不出现主体的事物,通过对陪衬事物的描写侧面突出主体特点;衬托是陪衬事物和主体事物均出现;对比是出现两种事物进行比较,不区分谁是陪衬谁是主体,它们的比较不是为了突出谁,而是通过比较本身来表现主题。比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并没有想突出“酒肉臭”或“冻死骨”,而是通过这样的对比来描绘现实的残酷。“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就是通过描绘环境表现出音乐的美好,在句子中音乐并未出现,因而是烘托。“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句子中出现了天姥山,也出现了五岳,但五岳是为了凸显天姥的高耸,因而这个叫作衬托。
借喻与借代:借喻是比喻的一种,能找到喻体和相似点,而借代往往是用某一种“物”来指代拥有或佩戴这种“物”的一类人。比如“奶奶,我的名字叫作红领巾”,红领巾就是借代,指的是少先队员,因为少先队员要佩戴红领巾,类似的还有“绿军装”“白大褂”等等,典型的借代就是“巾帼”和“须眉”。巾帼是古代女子的头饰,因此用来指女性,须眉是男士的专利,所以指男性。总之,借代就是用一种典型的“物”来指这一个或一类典型的人。“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害人虫是借喻,比喻像害虫一样的敌人。其实,借喻和借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除了在字面上看着比较相似以外,几乎没有什么共同点。
第三节 “前置性”的内容概括
——容易忽略的是“事”
先不解释任何概念,来看看几个现代文阅读的例子。
例1
铁血将军戴安澜
①1942年的一天,陕北延安的一间窑洞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惊悉名将陨落的消息,奋笔疾书挽诗一首:“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诗里提到的将军,就是刚刚牺牲在抗日战场的国民革命军第5军200师师长戴安澜。
②将军安徽无为人。少时勤奋好学,曾师从桐城名士周绍峰,后又追随教育家陶行知,深受陶先生爱护平民思想的影响。1924年,将军以一介文弱书生报考黄埔军校,因体能测试不过关未能成功。此时他已立志投笔从戎,救国救民,遂报名参军锤炼自己,经过两年严格的军事训练后再次报考黄埔军校,被顺利录取为第三期学员。
③毕业后,将军经历了包括台儿庄战役在内的多次战争,因战功卓著步步晋升。35岁时,升任国民革命军第200师师长,少将军衔。200师是中国支机械化部队,为了找到它适合的战术,将军冲上前线观察日军如何作战,不幸暴露了目标,被日军火力封锁在掩体内长达两个多小时。其间,他一直静静地趴在那里,细数日军的枪声,终弄清了日军的坦克与战车、机枪与步枪是如何协调作战的。将军不仅胆识过人,战场上身先士卒,还十分有谋略,治军有方。他发明了很多简短有效的战术,制订了严格的军事考核方案。很快,200师就成为让日军闻风丧胆的王牌师。
④1939年年末,将军奉命镇守广西昆仑关,昆仑关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当时同盟国支援中国的物资85%都要经过昆仑关运输。因此在日军眼里,昆仑关就是中国的命脉,占领它就切断了中国的补给线。战斗一开始,日军就动用了精锐的部队,不惜血本想赢,可他们遇到了戴安澜。两天时间里,昆仑关两次易主,战斗极为惨烈。后,是将军率领将士用大刀劈开漫山遍野的铁丝网,一点点清除日军设下的障碍,以血肉之躯向日军步步逼近,才终赢得了胜利。
⑤战后,人们到医院看望受伤的戴安澜,但他却没把自己的伤放在心上,表示“流血是军人之分,恨不能扬威国外”。而没过多久,机会就来了。1942年年初,为了支援盟军在中印缅战场对日本法西斯的战争,中国十万远征军挥师入缅,准备御敌于国门之外。200师作为先头部队进驻缅甸同古。同古是南缅平原上的一座小城,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可它既无天险可守,又缺乏防御工事。强敌当前,将军带领军队日夜抢修,积极布防。
⑥很快,200师就与日军在同古城外交火了。战斗一开始就极为惨烈,日军动用数倍于200师的兵力,对同古城展开了疯狂的进攻。上有飞机轮番轰炸,下有重炮持续猛击,阵地被炸成一片火海。将军始终屹立在阵地上,从容自若地指挥部队利用抢修好的坑道式掩蔽所灵活地阻击敌人。鬼子炮轰,就钻入坑道;鬼子步兵进攻,便从坑道杀出,杀得鬼子人仰马翻。鬼子退入丛林,就发射燃烧弹,烧得他们哭爹叫娘;鬼子开动坦克攻击,就用手榴弹炸毁坦克。战斗进入白热化阶段,日军的进攻越来越猛烈。在军官会议上,将军缓缓站起,用凝重而略带沙哑的声音留下遗言:“余奉命固守同古,余战死,以副师长代理;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理……”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念,全军士气大振。在随后的战斗中,200师英勇地与敌人进行过白刃战,机智地应对过敌人的毒气弹,顽强地与敌人展开了周旋。终,日军血流成河,尸横遍野,同古城安如磐石。
⑦同古之战,200师以罕见的勇气和智慧阻击了数倍于己的日军精锐部队,战果震惊世界。英、美各国均大幅报道了将军的英雄事迹和伟大壮举,中国军队赢得了国际声誉。然而,形势对于孤军作战的200师来说,正变得越来越严峻:援兵被阻,供应断绝,官兵精疲力竭……激战12天之后,将军不得不率部突出重围,留给日军一座空城。随后,将军奉命顺利收复了另一战略要冲棠吉,但日军也已追上来并迂回到200师后方,切断了将军的退路。
⑧此时,200师要么以难民身份进入印度,要么冲破日军的五道封锁线回国。将军断然拒绝了前者,他说:“我生为中华军人,死为中华雄鬼,宁愿与日寇战死,决不苟且偷生。”将军率领仅存的6000余名官兵进入缅北野人山,他要带着将士们回家,回中国。不幸的是,在冲过后一道封锁线时,将军身负重伤。此时,部队缺医少药,断粮断炊,缅甸又正逢雨季,将军的伤势迅速恶化。1942年5月26日凌晨,将军吩咐部下为他换装整容。此时,苍穹寂寥,月暗星稀,唯北斗星依稀可辨。将军遥望天际,久久不语,眼角涌出一颗大大的泪珠……下午,将军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临终前将军已不能言,只是用手指向北方——祖国的方向。一代名将就此陨落,风云为之变色,山河与之同悲!斯时,将军英年38岁。
⑨其实,在率部踏出国门之时,将军就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他在给妻子王荷馨的遗书中写道:“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但东靖澄篱四儿具极聪俊……”这里的“东靖澄篱”指的是将军的四个子女:覆东、靖东、澄东、藩篱,他们的名字寄寓了将军期望覆灭、平靖、澄清东洋鬼子,筑起抵抗鬼子入侵的藩篱的决心。将军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以及他的拳拳报国之心,由此可见一斑。将军夫人王荷馨,名字也是将军取的。当时,将军已从黄埔军校毕业,在北伐军司令部任连长,王荷馨是他在老家定下的还没过门的媳妇,是个旧式的农村妇女,连名字都没有,但将军照样把她接到部队上完婚,并且不离不弃,直到他为国捐躯。婚后,将军还一直鼓励妻子学习,她是他心上盛开的荷花,纯洁美丽。
⑩魂兮归来!将军灵柩经昆明、贵阳、桂林、运抵广西全州。沿途民众迎祭忠烈,沿街跪拜,挥泪如雨。国民政府颁布命令,表彰将军“视死如归,悲壮激烈,临阵不退,见危甘蹈”,并追赠陆军中将。同期,美国总统罗斯福为表彰将军的功绩,特签署褒奖令,高度评价将军“在 1942年缅甸作战中,著有丰功伟绩,声誉卓著。”
“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澄清宇宙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这是将军在远征缅甸途中写下的诗句。如今读来,将军当年豪气万丈,策马扬鞭,率领200师雄赳赳气昂昂奔赴缅甸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抚今追昔,斯人已去,忠骨永存。愿将军安息!
在这篇阅读中,问了这样一个问题:请说说文章第⑨段对刻画戴安澜将军形象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3分)
如果你的答案是这样:侧面写出了将军的拳拳报国之心和对家人的牵挂。
你将被扣除1分。原因是没有概括第⑨段的“事件”,即第⑨段内容。
更为合理的答案应该是这样:第⑨段通过记叙将军的遗书,将军给子女命名,将军善待妻子,不仅揭示出将军的拳拳报国之心,而且也可看出他对家人的牵挂和爱,使将军形象更为丰满感人。
可见,“事”的概括在现代文阅读答题中的重要性,而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很多同学往往不注重“事”的概括而扣了很多“冤枉分”。
为了加深印象,咱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例2
枣糕张
(孟宪歧)
①柳河村不大,却有名。因为村里有个枣糕张,做的枣糕独具风味,许多人慕名来尝,尝过便成为枣糕张的老主顾。主顾越来越多,做枣糕的却就他一家,便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可是,许多年来,没有别的人家敢做枣糕。
②枣糕张的手艺是从他爸爸那里学来的,他爸爸是从他爷爷那里学来的。反正,到枣糕张这儿已经是五代单传了。枣糕张叫什么名字,大家都忘了,只知道他姓张,会做枣糕,天长日久,便唤作枣糕张。
③枣糕张的枣糕为啥这样有名?
④先说柳河。柳河可是一条好河,两岸肥田沃野,盛产稻米。别人种水稻,枣糕张只种粘水稻,别人家一亩地收500斤,他家一亩地只收200斤,虽说产量低,但他把粘水稻做成枣糕,结果比别人挣的钱还多。后来,在他的带动下,有些乡亲也种粘水稻,秋后卖给枣糕张,枣糕张收购的价格比别处的贵,种粘水稻比种水稻划算,种粘水稻的人越来越多。枣糕张只用柳河沿岸的粘水稻,别处的一概不用。
⑤再说红枣。枣糕张的红枣很讲究,只用沧州的金丝小枣。每年秋天他都去沧州买枣,他买枣时要求极严格。枣糕张总是把手伸进麻袋里,随便捧出两大捧,不挑不选,挨个儿扒开看,扒开100个,如果有两个有虫的枣,他便说:“百里挑二,不行,非得百里挑一!”不管买与不买,后他都把那扒开的枣用秤一约,给钱便走。
⑥后说蜂蜜。蜂蜜是蒸枣糕必不可少的原料,唯有荆芥的花蜜好,因为荆芥蜜有一股清新的味道。枣糕张每年要买上百斤好的荆芥蜜,他把金丝枣用清水洗好,把枣放进荆芥蜜桶里。每天蒸枣糕时,撒一层粘稻米,撒一层蜜枣,一共要撒三层米两层枣。那粘稻米必须用清水浸泡10天,才可用。这样,蒸出来的枣糕三层雪白如玉,两层淡黄如金,吃起来又粘又甜又香,让人吃了还想吃。
⑦柳河村虽然只有200多户人家,但喜欢吃枣糕的人不少。枣糕张每日仅做30斤粘稻米的枣糕,多了不做,卖完为止。配料非常严格,30斤粘稻米,要放上3斤蜜枣,一点儿都不能少。有些人想吃却没买到,就劝枣糕张说:“你多放些米,不就多蒸了吗?我们有吃的,你又多了收入,岂不两全其美?”枣糕张却说:“米放多了,就保证不了味道了。”
⑧有一年,枣糕张病了,没人做枣糕,就有邻居学着枣糕张的做法,做了枣糕出去卖,天卖光了,第二天一点儿没卖出。家里亲朋好友足足吃了两天。吃过的人说:“虽说也有枣糕的味儿,可跟枣糕张的比,差远啦。”
⑨枣糕张每日四五点钟起来,8点多钟枣糕就蒸好了。媳妇帮他把枣糕放在手推车上,用三层洁白的细纱布罩好,再把一个半尺长的小铁罐挂上,里面装上半罐清水,一把锃亮的小刀放进铁罐里,把盖拧紧。枣糕张就推着手推车,“吱吱呀呀”出了家门。而后,村中便响起了他那浑厚的嗓音:“枣——糕!”“枣”字拉得极长,“糕”字极短。有人来买,讲好价钱,枣糕张先把买者的碗盘用秤约约,记好斤两,便从推车的把上拧开铁罐,掀开纱布,露出小小的一块来,把刀沾上水,上下左右迅速一切,用碗或盘一接,放在秤盘上一约,保准只多不少,从不再割第二刀。
⑩柳河村的赵根,爱吃枣糕张的枣糕,但对他的一刀切,心存疑虑。有一回,他买了一斤,一刀切下去后他怀疑地看着,枣糕张只冲他笑笑。他回家用天平一称,510克,多出了10克。第二天,他又买了一斤,回家用天平
……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前言
前 言
语文到底要学习什么?
如果仔细观察,您一定会发现,这本书的名字不是“语文方程式”,而是“文语方程式”。到底语文要学习什么? 这是一个仁者见仁的问题,我也想谈一谈我的理解。“文”在中国汉语中其实并不仅仅有“文学、文字、文化”的意思,还有“修饰、装饰”的意思。我认为,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文语”(装饰语言)的功夫。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努力获取“装饰语言”的材料以及方法的过程。我们来看看,语文是如何把语言进行装饰的。
甲:她眼睛真漂亮。
乙:她的眼睛是两颗美丽的黑葡萄。
丙:她的眼睛是一汪幽潭。
丁:她的眼睛是一两点钟的夜。
显而易见,装饰效果越强,文学效果越明显。当然,这里的装饰不仅仅指的是“外在的装饰”(字词句的运用),也指的是“内在的装饰”(丰富的思想内涵)。所以,语文学的是什么?学的就是这样一个“装饰”的功夫,有些人可能天赋异禀比较容易掌握,有的人可能生性愚钝需要经过刻苦训练,但总而言之,“文语”的能力越强,“语文”的能力也就越强。本来,语文是一个整体,但是现在的考试把它分为了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和作文三个部分,就现在的考试模式而言,基础知识是提供装饰的材料,作文考察的就是对语言进行装饰的能力,阅读理解考察的是把作者已经装饰好的语言进行解读的能力。
为什么叫“文语方程式”?
借用了数学里“方程”的概念,主要是想表达我的这样一个理念:语文的教学并不是飘忽无法的,文学并非完全靠感悟和熏陶,现代语文教学应该试图寻找一些类似于“方程”的东西,可推理、可代换、可依循一定的程式由已知推导未知。当然文学从根本上不可能像科学那样逻辑严密,不然就会失去文学的魅力,但就初级阶段特别是中学阶段的语文学习来说,给语文找一些相对固定的程式是必要的。在本书中,我重点与大家探讨这样两种模式,一种是现代文阅读的“法事情人”模式,一种是作文的“模板 升级”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这两种模式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此外,为了方便学习,本书还添加了比较系统的基础知识供参考。
学习语文的方法五花八门,终的目的都是培养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希望《文语方程式》能够带你走进一个从未见过的语文世界!不再多说,更精彩的内容在后面。
书籍介绍
学语文就像解『方程式』,语文=『文』+『语』,因此只要掌握了规律,学好语文是很轻松的事。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找到阅读题的捷径,看『法事情人』如何解决所有记叙文阅读题。而对于*头疼学语文的同学来说,掌握诀窍更重要,写作文好比打怪兽,有套路更有『升级』。没错,这是一本你不容错过的『语文考试』通关宝典。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8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8分
网站更新速度:6分
使用便利性:6分
书籍清晰度:4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3分
是否包含广告:3分
加载速度:8分
安全性:6分
稳定性:6分
搜索功能:8分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还行吧(540+)
- 无盗版(392+)
- pdf(566+)
- 值得下载(365+)
- 快捷(380+)
- 差评少(164+)
- 一星好评(247+)
下载评价
- 网友 蓬***之:
好棒good
- 网友 苍***如: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潘***丽:
这里能在线转化,直接选择一款就可以了,用他这个转很方便的
- 网友 常***翠:
哈哈哈哈哈哈
- 网友 辛***玮: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石***烟: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菱***兰: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沈***松: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瞿***香:
非常好就是加载有点儿慢。
- 网友 郗***兰:
网站体验不错
- 网友 国***舒: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芮***枫:
有点意思的网站,赞一个真心好好好 哈哈
- 网友 印***文:
我很喜欢这种风格样式。
喜欢"文语方程式"的人也看了
中学数学解题的理论与实践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武陵土家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全国一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应试指南 交通运输工程造价案例分析 公路篇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新媒体运营与推广从入门到精通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科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务虚笔记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53单元归类复习 小学语文 二年级下册 RJ 人教版 2023春季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绿心森林公园规划设计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一无所有的人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全国银行业专业人员职业资格考试热题库——个人理财(中级)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二胡考级教程 第1-4级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How to Get Ideas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跟韩国老师学习韩语单词 : 韩语能力考试(TOPIK)必备词汇. II 免费赠送音频 扫码即听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思维定式的病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赵建华总裁领导力8DVD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小小手指摸一摸:数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桥梁钢结构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艺用人体解剖 (英)西蒙伯尔特 著;(英)戴维斯 摄 浙江摄影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Stories from England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国际太空 2024年 全年12期 9折销售 本刊为公开发行的综合指导类科技月刊 82-852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9分
人物塑造:5分
主题深度:6分
文字风格:5分
语言运用:9分
文笔流畅:7分
思想传递:9分
知识深度:5分
知识广度:5分
实用性:3分
章节划分:5分
结构布局:9分
新颖与独特:9分
情感共鸣:5分
引人入胜:8分
现实相关:9分
沉浸感:7分
事实准确性:5分
文化贡献: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