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8:革命之年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1848:革命之年电子书下载地址
寄语:
1848,一场规模空前的欧洲革命,一幅动乱之年的全景式画卷。短暂的“人民之春”,深厚的历史苗圃;前承法国大革命,后启民族运动、社会革命。重现迈入现代社会的剧烈阵痛,写尽时代洪流中个体的绝望挣扎。
内容简介:
1848年,一场革命风暴横扫欧洲。2月,革命圣地巴黎,人民走上街头、筑起街垒,七月王朝统治崩溃。3月,保守秩序的缔造者、欧洲的“消防队长”梅特涅仓皇逃出维也纳。革命之火随即燃遍欧洲大陆,保守体系土崩瓦解。巴黎、维也纳、柏林、布达佩斯、米兰、威尼斯,各大城市扬起了三色旗,自由派组建了政府,各地热火朝天地开起了制宪会议。“民族之春”来临,流亡他乡的马志尼、加里波第赶回祖国,期待一个统一的意大利;德意志各邦代表齐集法兰克福,雄心勃勃地要打造一部德意志帝国宪法。同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备受大工业打击的手工业者、工厂里食不果腹的劳工纷纷组织起来,争取工作的权利,要求摆脱贫困。
不同政治派别、各个社会阶层的团结带来了革命的成功。然而,根深蒂固的矛盾并未化解。新政权是采取君主制还是共和制?各个民族之间相互冲突的利益如何平衡?更重要的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转型进入瓶颈期,自然灾害更加剧了贫困,这些“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新政权的基础尚未稳固,革命各派别却已反目成仇——激进派深入底层,温和派拥抱“秩序”。
另一边,保守势力缓过神来。俾斯麦以军队向国王保证,他的权力基础依然稳固。奥地利的主帅们——拉德茨基、温迪施格雷茨、耶拉契奇——磨利了刺刀。沙皇尼古拉一世同意“帮助”年轻的新皇帝弗兰茨·约瑟夫解决“现代问题”。法国,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唤起了人们对往日帝国荣光的追忆……自由城市纷纷陷落,保守势力重新掌控了秩序。
1848年革命如一阵风暴袭击了欧洲,又匆匆离去,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前承1789年原则,后启社会革命、民族运动。19世纪重要的政治人物纷纷登场,现代社会的弊病暴露无遗。马克思、托克维尔、赫尔岑都卷入其中,并留下了珍贵记录。1848年革命种下的种子将在接下来的岁月中生根发芽,深刻地影响历史进程。迈克·拉波特描绘了一幅全景式的历史画卷,读者既能沉浸在生动的故事中,感慨各方参与者的命运,也将更加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
书籍目录:
目录
章
刺刀森林 001
Ⅰ 梅特涅体系 003
Ⅱ 保守秩序下的躁动 016
第二章
烽烟四起 049
Ⅰ 意大利的先声 051
Ⅱ 巴黎二月革命 056
Ⅲ 德意志“三月要求”与维也纳三月革命 067
Ⅳ 匈牙利、捷克的民族诉求 076
Ⅴ 柏林 3 月 18 日起义 083
Ⅵ 米兰五日与威尼斯起义 090
Ⅶ 欧洲边缘地区的骚动 104
第三章
民族之春 125
Ⅰ 德意志的自由与民族问题 131
Ⅱ 多民族帝国奥地利 144
Ⅲ 自由匈牙利中的少数民族 156
Ⅳ 意大利民族事业 168
Ⅴ 1848 年的边缘群体 189
Ⅵ 民族主义的困境 201
第四章
血色夏日 209
Ⅰ 巴黎六月起义 215
Ⅱ 德意志的社会问题 235
Ⅲ 维也纳起义与捷克民族主义的惨败 252
Ⅳ 匈牙利边境的动荡 264
Ⅴ 库斯托扎战役 278
第五章
反革命之秋 293
Ⅰ 废除农奴制 299
Ⅱ 维也纳的陷落 309
Ⅲ 普鲁士保守势力的胜利 319
Ⅳ 奥匈冲突 331
Ⅴ 意大利城市的抵抗 345
Ⅵ 路易–拿破仑·波拿巴上台 357
第六章
1849:大势已去 365
Ⅰ 法兰克福议会的解散 367
Ⅱ 自由城市的陷落 379
Ⅲ 围剿匈牙利 398
Ⅳ 第二共和国的终结 413
总结 431
注释 449
致谢 483
作者介绍:
迈克·拉波特(Mike Rapport),生于美国纽约,在布里斯托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师从法国史学者威廉·多伊尔(William Doyle)。曾任教于斯特林大学,2000年被选为英国皇家历史学会成员,现就职于格拉斯哥大学。
拉波特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革命,包括1789年法国大革命、英法美革命的比较,曾参与“革命的多米诺骨牌”项目,探讨1848年革命对现代世界的影响。代表作包括:《反叛的城市》《法国革命中的民族问题和公民权利》《拿破仑战争导论》(牛津通识系列)等。
拉波特学术功底深厚,对历史和生活充满热情,喜爱在城市中漫步,研究历史事件是如何在大街小巷展开的。他充分利用档案及历史参与者的私人记录,使得其作品不仅翔实地展现了历史的发展,而且描绘出当事者的体验,生动有趣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对赫尔岑来说,旧的社会政治秩序在革命中会被完全破坏,这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很明显,这件事情并没有发生在1848年。这一代人要做的是根除旧的统治,只有这样,后人才能收获他们播种的果实。他告诉萨沙:“这一代人只是修了座桥,给将来的陌生人使用。你也许会在某天见到他……我恳求你不要停留在此岸……宁愿与革命一起灭亡也不要领取反动政府的救济。”
1848年见证了欧洲自由主义者明确地屈服于更黑暗的民族主义冲动的事实,这是1848年的悲剧之一。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民族愿望相互冲突,不同民族的战略利益和领土利益相互对抗,当他们看清这些利益关系时,多数自由主义者会全力支持自己民族的愿望或需求。他们极少认可其他民族的观点,因为认可则意味着默认敌对的民族愿望是有合理之处的。这些自由主义者为自己争取权利和自由,却通常否认其他民族也享有这些权利和自由。由此产生的冲突,对欧洲民族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专家常常对“公民”类型的民族认同与“种族”类型的民族认同加以区分。第一种理论从政治层面定义民族:每个公民明确选择或暗示愿意作为同一共同体一起生活。正如法国学者欧内斯特.勒南( Ernest Renan )在1882年所说的一句名言,国家就是心照不宣的“每日公民公决”。这里所说的民族只是政治共同体:一个人的民族是由他的意愿所决定的,他愿意与其他公民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和公民权利,愿意生活在特定国家法律之下。“公民”类型的民族主义能够吸收不同的族群,使之成为合格的公民,这些族群原有的民族认同即便不是完全消除,也会被新的民族身份超越。
“种族”民族主义的骄傲在于拥有同一个民族的文化根源与传统,且这个民族的血缘源自同一个祖先。这个共同的祖先可能是真实存在的,也可能是神话中的。无论一个人做什么,身处何方,他始终是某一特定民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血缘”关系和文化常常被用来证明或解释这种亘古不变的归属感。……
1848年匈牙利民族主义和法国民族主义的两个例子表明,所有关于民族主义的表述,不管是“种族”还是“公民”,都具有潜在的侵略性和排他性。“公民”理想深深植根于一种假设,即民族是选择问题,公民个人决定居住在特定的国家并遵守其法律,从而享有公民应有的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融入这种公民秩序的代价是,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之中(比如说,身为选民、士兵、官员或公立学校的学生),个人必须把自己国家公民的身份置于首位。他们的宗教归属感、阶级归属感、地域归属感,甚至民族归属感都必须排在第二位——最好是落后很多的第二位。这些身份形式可能会破坏公民秩序,必须降至公民的个人生活层面。
中欧和东欧的情况与西欧不尽相同,这里的民族主义基于一种更排他的“种族”或“文化”认同感,这种认同感广泛植根于共同的语言、宗教,乃至历史宣称的“血缘”或者“人种”的紧密联系。这几乎不可避免地会否认一些人的公民权利,这些人生活在特定的国家,但是并没有被视为同一种族的一部分……在1848年的资料中可以看到,这样的发展并不是因为东欧人和中欧人比同时代的西欧人更顽固不化。事实上,这是历史和政治环境所致,历史和政治环境对当年的革命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过去的两个世纪,法国、英国和西班牙等西欧国家一直拥有稳定的领土边界,这对它们而言多多少少在历史上也是第一次,但东欧和中欧民族则完全没有。1848年,那里的民族主义者面临着十分棘手的任务,即从多民族的帝国中创立新的民族国家。他们预期中的国家还没有固定的边界,即便它存在于历史记忆中,事实上早已丢失多年,现在可能受到其他民族的质疑。……如果一个民族没有建立自己领土范围明确、政治边界固定的国家,它要在外族的霸权和征服下延续下去,它的生命线就会变成民族的文化、语言、宗教、共有的历史,以及共同的血统意识。然而,这种民族主义的幼苗到20世纪后期结出了苦果。至少在巴尔干半岛,新民族国家的出现带来了新的民族...
对于许多工人来说,国家工场是二月革命少数有意义的成果之一,然而这仅存的硕果也被剥夺了。这些就是起义者粗钝的政治武器,与什么完备的“民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毫无关系。科西迪埃在他的回忆录中将六月起义称为“绝望的起义”,他抓住了要领。起义者并不全是从国家工场解散出来的工人,此前还有五六万从外省来巴黎的人。他们有些来学习做生意,有些没学成就在公共工程里找活干,还有些人什么工作都没有,因为一来经济低迷,二来巴黎禁止外省人员迁入。他们参与起义是为了表达他们的绝望和愤慨。起义者中很多都是这些最贫困、受剥削最严重的工人,这解释了为何这么多被逮捕的人都住在最破旧的贫民窟里。另一个事实更体现了社会绝望的景象。大批参加起义的都是已婚已育的老工人,如果这种家庭里的丈夫或父亲被判死刑、监禁或流放,整个家庭都将蒙受苦难。而即便如此,他们还是站在街垒之上,这更表明了他们遭受的苦难之深。
6月26日晚,赫尔岑和他的朋友“听到了枪支开火的那种有节奏的嗒嗒声………我们相互瞥了一眼,看起来脸都绿了。‘火枪队!’我们异口同声地说道,并各自转过身去。我把额头压在窗玻璃上。这样的时刻能让一个人厌恶整整十年,甚至一生都想要复仇。谁要是能原谅这种行为,我甘愿向他鞠躬致敬。”
……六月起义的主要结果之一就是加剧了对峙,但这种对峙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对峙。起义者主要是做小生意的手工业者,从事裁缝、制鞋、家具制造和金属加工等工作。但也包括了文员和店主,这些下层中产阶级也占了被拘捕者人数的10%。现代化工厂的一些工人,如铁路车间工人,也参加了起义,而大量非技术工人和建筑工人也参加了战斗。这说明起义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也表明19世纪中叶的经济危机波及的人实在是数不胜数。
另一方面,卡芬雅克的国民卫队所征集的士兵当然也包括来自首都西部繁荣地区的“资产阶级”,但也有店主和工人,他们认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是在维护邻里免遭无政府状态的伤害。机动警卫队虽然与起义者同样是失业群众,但是他们却出乎所有人意料地为政府拼死而战。……农村人口普遍支持政府……这场斗争本身不仅仅是一个资产阶级对抗工人的战斗,更是城市工人阶级与更广泛的法国民众的冲突。虽然19世纪阶级冲突的理论掩盖了事件本身的复杂性,但人们的憎恶和社会恐惧却是足够真实。法国那些尚不至于一无所有的人都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社会解体十分恐惧。……
……左翼和右翼的两极分化制造了不可逾越的鸿沟,给了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可乘之机。事实证明,他将是第二共和国的大劫。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短暂的“人民之春”,深厚的历史苗圃】
1848年,一场革命的风暴席卷欧洲。在这一年里,自由政府迅速建立又迅速垮台。1848年不是近代*成功的革命,却是传播得更快、更广的革命。它是19世纪中期政治矛盾、社会矛盾、民族矛盾的集中爆发,前承1789年的政治革命,后启社会改革、民族运动。有人认为这是被“错过”的一年,大部分欧洲国家错失了一劳永逸地走上自由法治道路的机会。也有人认为它是一首序曲、一扇门户,没有这场革命,此后25年的欧洲历史或许会截然不同。作者把它视为历史的苗圃,它虽然在短暂的胜利之后,迅速被保守势力围剿,但它种下的种子在未来的一个多世纪里将继续生根发芽,它的诉求在未来几十年里先后得到实现。理解1848年革命,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社会。
【一段熟悉又陌生的革命史】
1848年革命对中国读者而言熟悉而又陌生。它的名字出现在通史读物里,出现在许多经典著作当中:霍布斯鲍姆的年代四部曲以1848年断代;托克维尔的《回忆录》、赫尔岑的《彼岸书》、马克思的《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
恩格斯的《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等著作都是对19世纪中期这场革命的反思。然而,系统介绍1848年革命的作品却少之又少。本书弥补了这一缺憾,作者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较全面地介绍了这场革命。
【还原革命的场景,解析时代的浪潮】
本书是革命史学者迈克·拉波特为普通读者撰写的历史书。拉波特采用亲历者的目击实录、回忆录及大量二手资料,生动重现了1848年革命这场历史大剧。读者能在这里看到19世纪重要政治人物的隆重登场或匆匆谢幕,这些人当中有梅特涅、拿破仑三世、红衫加身的加里波第、俾斯麦……还能看到革命当中的城市街景——街垒前的工人和学生、端着刺刀的军队、三色旗……读者的情绪很难不随着革命的发展而起伏。
另一方面,本书也不乏理论的升华。作者详细说明了1848年革命爆发前资本主义发展带来的“现代问题”,介绍了19世纪中期兴起的民族主义、社会主义思潮,分析了革命失败的原因,并且将1848年革命与此后现代社会的发展相联系,让读者在沉浸于生动的故事的同时,也能对现代化的过程进行反思。
【一幅1848年革命的全景式画卷】
1848年革命是一场真正意义的欧洲革命。1月南方的意大利传来革命的先声,2月巴黎爆发的革命动摇了欧洲的保守秩序,3月维也纳梅特涅的倒台令整个帝国和德意志世界沸腾。各地的革命者都向革命之都巴黎寻求援助,匈牙利与威尼斯结盟以抵抗奥地利的军队。哈布斯堡皇帝与沙皇结盟围剿匈牙利,路易-拿破仑帮助教皇镇压罗马的革命。欧洲各地革命不仅发生时间相近、背景相似,而且相互呼应,革命的发展阶段类似,各国革命、反革命力量相互交织。拉波特清晰地梳理了这些纷繁复杂的故事和错综复杂的关系,并成功地为读者展示了欧洲革命的全景式画卷。
书摘插图
(柏林
3
月
18
日起义)
柏林的战斗是
1848
年欧洲惨烈的战斗。军队进攻街垒的时候动用了炮兵,向防御工事正面推进。格拉赫在战斗中是军队的指挥者,他描述说,沿街都是加农炮的跳弹。士兵不论推进到哪里,都要面对一个又一个街垒。格拉赫写道:“有时可以看到
3
个,也许是
4
个街垒,一个接着一个,他们当着我们的面继续建造下一个街垒。”“炮兵开火后,所有人都马上逃离道街垒……然后逃离第二道街垒,但当军队向后面的街垒行进时,会遇到步枪的猛烈射击,还有房子——尤其是角落里的房子——里扔出的石头。”另一方的目击者写道:
加农炮雷鸣般的炮声密集地响起。一个个街垒开始坍塌,愤怒的士兵越
来越多,可怕的肉搏开始了
……整个街道血流成河。房子里挤满了死者和伤员。加农炮推进了施潘道大街(Spandauerstrasse)的角落,意图彻底扫清整个街道。在步枪反复射击下,房屋也毁坏了。武装起来的工匠爬上教堂塔楼敲钟,警报声传遍了整个城市,彻夜不绝。
在柏林老街狭窄的空间里进行巷战,富经验的军官也会感到不适应。面对起义者激烈的抵抗,士兵们很沮丧、很愤怒,也常感到恐惧,他们向房子里、门里、窗户里胡乱开火。格拉赫的士兵装备了破门工具,但是一进到房子里,他们就会被刺中或者近距离射中。房子燃起了大火,彻夜不灭。从下午到晚上,总共约
900
人在战斗中丧生,其中起义者占了
800
人。
这天结束时,军队控制了主要街道。这里不像巴黎,这里的军人都是农民出身,有铁的纪律,他们不会被革命者策反。尽管如此,普里特维茨也明白,打巷战很可怕而且会让人筋疲力尽,消耗士兵的斗志。那天晚上,他告诉国王,除非在开始几天就能镇压起义,如若不然,只能将军队撤出城外,对城市进行围困,并且用炮火迫使起义者投降。国王心烦意乱。柏林人都是叛乱分子,但是君权神授的观念让腓特烈
·威廉四世厌恶屠杀自己的臣民。当普里特维茨询问是否前进时,国王大喊:“是的!但不要开枪!”炮兵进行轮射击的时候,国王流泪了。于是格奥尔格·冯·芬克(
Georgvon Vincke
)在宫廷找到了听众。芬克是一位温和的威斯特伐利亚(
Westphalia
)贵族,是联合省议会的自由主义反对派领袖,他艰难地骑着马来到柏林,到达宫殿时,他还穿着赶路的衣服。芬克指出,只要人民对国王没有信心,战斗就会继续下去。撤军,并且把国王本人的安全托付给市民,就可以很自然地唤起他们对国王的忠诚。格拉赫听到这些后,嘲笑芬克的观点是“可怜的争论者的辩证法”。芬克对此很是愤怒,斥责说,或许他们现在会笑,但过几天就笑不出来了。
于是,腓特烈
·威廉四世在半夜让普里特维茨停止行动,之后坐在桌前起草了更进一步的宣言——《致我亲爱的柏林人》,它被匆匆印刷出来,在清晨全城散发。国王承诺,只要他的臣民“回到和平的路上”并且拆除街垒,他就撤回军队,只是对王宫、军械库和其他政府大楼设防。“听听你们国王慈父般的声音吧,我忠诚而又美丽的柏林居民!”受伤流血的柏林人抱着怀疑的态度接受了国王的甜言蜜语。整个城市实现了来之不易的停火。普里特维茨亲自出去调查,他碰到的个人不是起义者,是一个女仆,她被派出来买点心。革命者也同意让做礼拜的人自由通过街垒去朝圣。受到鼓舞的国王在王宫角落的一间屋子里接见普里特维茨和普鲁士王子,命令所有部队撤回军营。王子不屑地将自己的剑丢在桌子上。
军队撤出王宫后,起义者穿过散落着残砖破瓦的街道,聚集在王宫之外。这一次他们没有心情向国王欢呼了。他们载着棺材板,上面都是丧生者残缺的尸体,尸体上盖着鲜花。他们朝着上面的窗户咆哮:
“让他出来,否则我们就把尸体扔在门前!”国王出现在阳台上,惊恐的王后抓着他的手臂。马车驶过来时,国王脱帽致意——这是表示谦卑的标志性动作。王后晕倒了。这时,人群开始对着国王和王后唱路德教会的圣歌——《耶稣,给我庇护》,然后列队走开。同时,军队也敲着鼓点离开了城市。民兵,或者叫公民卫队,立刻组建了起来,维持秩序。
3
月
21
日,国王自觉地把自己的帽子安上了德意志黑、红、金帽徽,国王接见了公民卫队的军官,感谢他们保卫首都的和平。人们高喊:“德意志皇帝万岁!”向国王致敬。那天,在人潮的簇拥下,他发表了更进一步的宣言:“今天我拿起
德意志古老的颜色,将我和我的人民置于庄严的德意志帝国下。今后,普鲁士并入德意志!
”这个表达很谨慎、很模糊,但在眼下满足了普鲁士领导德意志统一这一要求。
3
月
22
日,巷战丧生者下葬。在那个默哀的日子里,腓特烈·威廉四世终宣布他会制定一部宪法。但是,赞成革命的国王这一身份和被迫做出大多数让步的事实是不符的。
3
天后,在精锐卫队的护送下,国王和他的家人离开了这座城市,去了波茨坦(
Potsdam
)的无忧宫(
Sans-Souci Palace
)。宫中很安全,国王感受到了三月革命带来的羞辱,他很痛苦:“我们贴着地面爬行。”现在,他周围都是强硬派,其中包括普鲁士王子和格拉赫,他们都渴望发起一次反革命行动。奥托·冯·俾斯麦也是其中的一员,他带着他顺从的、武装起来的农民从申豪森的庄园来到波茨坦,为国王服务。当普里特维茨问到怎么才能维护国王权威时,这个强硬的贵族坐在钢琴旁,开始演奏普鲁士步兵的冲锋进行曲。
媒体评论
“这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作者笔法生动,敏锐地洞察到各种有价值的细节信息……对欧洲那段特殊历史时期感兴趣的读者一定会沉迷于这本书生动的描写之中。”
——《西雅图时报》(
Seattle Times
)
“本书内容翔实,笔法生动。对巴黎、维也纳及柏林街头巷战的描写扣人心弦……拉波特用高超的手法对革命发起者和革命目的进行了描写。
读完这本书,你一定会对革命运动在何种意义上失败,以及为什么失败了然于心。
”
——《文学评论》(
Literary Review
)
“作者雄心满满,佳作内容丰富……这是一个充斥着战争、叛乱与争执的年头,各个国家起落不定,不同民族命运飘忽,社会苦难愈演愈烈,拉波特用轻松的笔触让这段复杂却又颇具吸引力的历史变得通俗易懂。这一时期,站在舞台中央的是一批传奇人物,包括拿破仑
三世、红衫加身的加里波第、铁血宰相俾斯麦,以及反对一切社会政治变革、*保守而又极富外交才能的克莱门斯
·梅特涅。这本书信息丰富,充满生气,极具
可读性,是读者了解欧洲那段特殊历史的不二之选。
”
——《独立周刊》(
Independent Weekly
)
“这部全新的历史著作全景式地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
在描写当年革命起义的同时,拉波特还指明了起义对今天的影响
……他目光敏锐,睹微知著,讲述了一个绝妙的故事……翻阅时,读者很难不投入感情,很难不对纳尔逊·曼德拉和
瓦茨拉夫
·哈维尔
这样成功的革命者肃然起敬。
”
——《纽约时报》(
New York Times
)
“这是一幅精巧地展现动乱之年的画像。”
——《华尔街时报》(
Wall Street Journal
)
“一场史无前例的革命浪潮席卷欧洲;从克拉科夫到巴黎,旧的社会秩序无不土崩瓦解。本书以生动的笔触对这段历史进行了描写,展现给我们一幅极具表现力的概览图;与此同时,作者还阐述了这些暴动如何塑造了今日的欧洲。”
——《苏格兰周日报》(
Scotland on Sunday
)
前言
1848
年,一场革命风暴横扫欧洲。暴力革命发展速度惊人,很快就席卷了巴黎、米兰、威尼斯、那不勒斯、巴勒莫、维也纳、布拉格、布达佩斯、克拉科夫和柏林。激进的工人阶级和中产阶级自由主义人士推翻旧政权,着手建立新的自由秩序。从欧洲范围来看,如此大规模的政治事件自
1789
年法国大革命以来尚属首次,也是
1917
年布尔什维克革命乃至
1989
年东欧剧变之前欧洲规模的革命运动。
1815
年拿破仑战争后的很长时间以来,保守统治秩序虽然维持了欧洲的稳定,但也压制了一些国家实现民族独立和组建立宪政府的梦想。革命袭来后,保守秩序遭受巨大冲击。在起义的重压下,压迫了近两代欧洲人的专制大山出现裂痕。
1848
年的革命故事已见诸多本著作。这段故事颇为复杂,讲好这个故事并非易事。有历史学家说它是个“历史同步性”问题,相较而言,意大利人的描述更显生动:“
un vero quarantotto
”——“一个真正的
1848
”,亦即“应时而生的王朝困境”。 本书旨在用更加喜闻乐见的手法呈现这个故事。笔者相信,今天的世界依旧回荡着
1848
—
1849
年革命的余音,因而那段革命故事仍然值得我们回顾。总的来讲,笔者会让读者根据书中所列的证据或所做的描述得出自己的结论、构建自己的联系。同时,笔者也会时常给出一些引导,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摆在
1848
年的革命者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构建自由秩序,如何建立宪政体制,这与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惊人地相似。对德意志人、意大利人、匈牙利人、罗马尼亚人、波兰人、捷克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来讲,革命带来了“民族之春”,因为他们获得了思考民族认同和政治认同的机会。在德意志和意大利,人们迎来了实现自由秩序,甚至民主秩序下的民族统一的机会。因此,民族主义成为
1848
革命中欧洲政治领域浮现的重要问题。这种民族主义植根于宪政主义和公民权利之中,不幸的是,它对其他族群争取自身权益呼声的正当合法性并没有多大益处。在很多地方,这种狭隘性导致了激烈的种族冲突。后,这些冲突也成了中欧和东欧革命中政权毁灭的一大原因。
另一个问题是立宪和民主。革命所到之处,无不充斥着愤怒与仇恨,以暴力为表现形式的政治两极分化时有发生。温和派希望建立议会制政府,但他们认为没有必要将选举权赋予每个人。激进派向温和派发起挑战,他们不接受任何搪塞推托,想要立刻实现民主,而且这种民主常常与激烈的社会改革相伴。自由派和民主派的革命联盟曾轻而易举地推翻了保守的统治秩序,但两个派别之间政见的分歧割裂了革命联盟,导致政治两极分化,进而带来悲剧性的结果。这种问题不
是
1848
年所特有的,今天欧洲很多自由政府和民主政权仍旧被这个问题所困扰。
1848
年浮现的第三个问题是“社会问题”,这个政治议题一直困扰着日后的欧洲。拿破仑战争后的
30
多年,城乡人民一直笼罩在悲惨生活的阴影中。人口极速增长,经济发展缓慢,贫困随之而来。很大程度上,是政府置民生于不顾的做法导致了
1848
年新的政治呼声——社会主义的出现。革命者把矛头坚定地指向了“社会问题”,进而不可避免地指向政治事务。随后产生的所有政权,保守也好,专制也罢,都忽视了这一点,这种忽视是很可怕的。在
1848
年,如何解决贫困问题是自由革命政权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上天给予他们的惩罚。
确切地说,这场革命属于欧洲,因为革命运动横跨了整个欧洲大陆。就连英国和俄国这些没有发生动乱的国家也受到了革命的影响。这个全欧洲范围的运动引出了一个人们关心的问题:历史发展进程里的欧洲在何种程度上仅仅是不同国家的集合,这些国家又在何种程度上拥有共同的经验、面临相同的问题、怀有相似的理想和诉求。这个问题也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书将对
1848
—
1849
年间发生的各种事件进行叙述,进而对上述重要问题进行探索。对所选事件的叙述均来自亲历者的目击实录、回忆及大量二手资料。除学术研究者外,很少有作者探索这段欧洲历史,但这段历史本身确实饱含戏剧性:欧洲革命的众多画面——街垒前的工人和学生、红色的旗帜、三色旗——无不出现在
1848
年。历史舞台上上演着一幕幕起义与镇压的剧目,其中的很多角色让人印象深刻,包括:保守旧秩序的缔造者克莱门斯·冯·梅特涅(
Klemens von Metternich
);利用自己伯父的名字,使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招致厄运的路易–拿破仑·波拿巴(
Louis-Napoleon
Bonaparte
,后称拿破仑三世);红衫披身,为意大利统一而奋斗的英雄朱塞佩·加里波第(
Giuseppe Garibaldi
);意大利民主共和主义者所虔信的精神领袖朱塞佩·马志尼(
Giuseppe Mazzini
);德意志历史上的马基雅维利主义(
Machiavellianism
)黑马奥托·冯·俾斯麦(
Otto von Bismarck
);老谋深算的八旬老人、奥地利战地将军、当之无愧的哈布斯堡王朝救世主约瑟夫·拉德茨基(
Joseph
Radetzky
)。还有一些人的名字在英语世界里可能不算家喻户晓,但他们也是这场革命剧目中的重要演员,他们是:克罗地亚指挥官约西普·耶拉契奇(
Josip Jela?i?
);充满激情的匈牙利革命者科苏特·拉约什(
Kossuth Lajos
);戴着眼镜的威尼斯共和派人物达尼埃莱·马宁(
Daniele Manin
);法国历史学家、诗人阿尔封斯·德·拉马丁(
Alphonse de Lamartine
),他的主张也与这场戏剧般的运动不谋而合。
1848
年革命很复杂,但革命的情节却引人入胜。这里有高超的政治手腕,有国家的建立,还有宪法的制定。同时又糅合了人类的革命悲剧、战争和悲惨的社会景象。与此同时,它也有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瞬间
1848
年革命既是满载希望的革命,又是充满失望的革命。
书籍介绍
1848,短暂的“人民之春”,深厚的历史苗圃
1848年,一场革命风暴横扫欧洲。2月,革命圣地巴黎,人民走上街头、筑起街垒,七月王朝统治崩溃。3月,保守秩序的缔造者、欧洲的“消防队长”梅特涅仓皇逃出维也纳。革命之火随即燃遍欧洲大陆,保守体系土崩瓦解。巴黎、维也纳、柏林、布达佩斯、米兰、威尼斯,各大城市扬起了三色旗,自由派组建了政府,各地热火朝天地开起了制宪会议。“民族之春”来临,流亡他乡的马志尼、加里波第赶回祖国,期待一个统一的意大利;德意志各邦代表齐集法兰克福,雄心勃勃地要打造一部德意志帝国宪法。同年,《共产党宣言》发表。备受大工业打击的手工业者、工厂里食不果腹的劳工纷纷组织起来,争取工作的权利,要求摆脱贫困。
不同政治派别、各个社会阶层的团结带来了革命的成功。然而,根深蒂固的矛盾并未化解。新政权是采取君主制还是共和制?各个民族之间相互冲突的利益如何平衡?更重要的是,工业革命带来的经济转型进入瓶颈期,自然灾害更加剧了贫困,这些“社会问题”如何解决?新政权的基础尚未稳固,革命各派别却已反目成仇——激进派深入底层,温和派拥抱“秩序”。
另一边,保守势力缓过神来。俾斯麦以军队向国王保证,他的权力基础依然稳固。奥地利的主帅们——拉德茨基、温迪施格雷茨、耶拉契奇——磨利了刺刀。沙皇尼古拉一世同意“帮助”年轻的新皇帝弗兰茨·约瑟夫解决“现代问题”。法国,路易-拿破仑·波拿巴唤起了人们对往日帝国荣光的追忆……自由城市纷纷陷落,保守势力重新掌控了秩序。
1848年革命如一阵风暴袭击了欧洲,又匆匆离去,却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它前承1789年原则,后启社会革命、民族运动。19世纪重要的政治人物纷纷登场,现代社会的弊病暴露无遗。马克思、托克维尔、赫尔岑都卷入其中,并留下了珍贵记录。1848年革命种下的种子将在接下来的岁月中生根发芽,深刻地影响历史进程。迈克·拉波特描绘了一幅全景式的历史画卷,读者既能沉浸在生动的故事中,感慨各方参与者的命运,也将更加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
网站评分
书籍多样性:3分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网站更新速度:7分
使用便利性:7分
书籍清晰度:8分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是否包含广告:6分
加载速度:6分
安全性:6分
稳定性:9分
搜索功能:4分
下载便捷性:3分
下载点评
- 字体合适(103+)
- 体验满分(428+)
- 经典(590+)
- 收费(408+)
- 服务好(503+)
- 还行吧(649+)
- 方便(236+)
- 二星好评(516+)
- 盗版少(600+)
- 无盗版(106+)
- 推荐购买(588+)
- 博大精深(151+)
- 强烈推荐(359+)
下载评价
- 网友 孔***旋: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后***之:
强烈推荐!无论下载速度还是书籍内容都没话说 真的很良心!
- 网友 堵***格:
OK,还可以
- 网友 融***华:
下载速度还可以
- 网友 堵***洁:
好用,支持
- 网友 蓬***之:
好棒good
- 网友 林***艳: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訾***晴:
挺好的,书籍丰富
- 网友 冯***丽: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苍***如: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益***琴: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喜欢"1848:革命之年"的人也看了
FAST征程:中国天眼逐梦苍穹解天问9787553211039兴海图书专营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2020法律硕士联考刑法分则深度解读(非法学法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荣格与分析心理学 心灵花园沙盘游戏治疗丛书 申荷永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正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紫砂名壶鉴赏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海错图笔记》系列套装礼盒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巴尔扎克传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公共管理专业英语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海伯爵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柴油发电机组实用技术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欧式餐厅(2)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期末闯关 六三制一年级下册 小学数学 青岛版 2021年春新版教材同步期中期末总复习练习测试卷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新学琴之路赵薇小提琴教程2 学琴之路 小提琴基础练习曲教程书籍 小提琴教程教材曲谱乐谱琴谱 初级学者入门自学零基础书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9787510441509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致无尽岁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谢军象棋教程 从十五级棋士到十一级棋士【可开发票】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精选法汉汉法词典+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正午的供词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新编现代成语辞海图文珍藏版全套成语词典 辞典成语 汉语工具书 词典词海字典汉语词典中华成语辞海全16开精装2册学生版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周计划:小学语文阅读强化训练100篇(三年级)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 全球化语境中的有组织犯罪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书籍真实打分
故事情节:7分
人物塑造:7分
主题深度:5分
文字风格:6分
语言运用:6分
文笔流畅:9分
思想传递:7分
知识深度:9分
知识广度:9分
实用性:7分
章节划分:5分
结构布局:4分
新颖与独特:3分
情感共鸣:5分
引人入胜:9分
现实相关:5分
沉浸感:9分
事实准确性:7分
文化贡献: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