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与不作 早期中国对创新与技艺问题的论辩 (美)普鸣(Michael Puett) 著 杨起予 译 中外文化 经管、励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作与不作 早期中国对创新与技艺问题的论辩 (美)普鸣(Michael Puett) 著 杨起予 译 中外文化 经管、励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精美图片

作与不作 早期中国对创新与技艺问题的论辩 (美)普鸣(Michael Puett) 著 杨起予 译 中外文化 经管、励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电子书下载地址

》作与不作 早期中国对创新与技艺问题的论辩 (美)普鸣(Michael Puett) 著 杨起予 译 中外文化 经管、励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作与不作 早期中国对创新与技艺问题的论辩 (美)普鸣(Michael Puett) 著 杨起予 译 中外文化 经管、励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108065926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1
  • 页数:382
  • 价格:38.0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寄语:

(哈佛大学教授普鸣的学术力作,揭示中国古代思想围绕“继承vs创新”的漫长论辩,以及“创新”为中国历史进程带来的文化张力。)


内容简介:

作者,起也。“作”有兴起、创新之义,但孔子却讲“述而不作”。是“述”还是“作”,构成了中国古代思想中围绕“创作”“人为”观念展开的一场历史悠久的论辩。“述作之辩”不仅是哲学层面上自然与文化关系的呈现,其核心在于大变革时代人们对新制度——中央集权帝国——合理性的阐释,体现出“创新”为中国历史进程带来的文化张力。

此书是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普鸣的代表作之一,由他的博士论文修改而成。作者追溯并分析了商周卜辞铭文、战国诸子文献及秦汉政论中有关“创作”的叙述,不仅延续了西方汉学对“关联性思维”的探讨,也为考察中国古典文明提供了一个别具特色的视角。


书籍目录:

前言

绪论

对中国文化的分析

研究方法

研究架构

第一章 御疆辟土:青铜时代对祖先与创作的看法

青铜时代的《诗》与卜辞、铭文

周之衰亡

结论

第二章 人之技艺:战国时期对自然与文化问题的论辩

论辩之始

修正对“自然”的定义

文化的本质:战国后期论辩的发展

结论

第三章 圣人、臣下与乱贼:叙述国家起源

早期中国神话研究的症结

叙述国家起源

结论

第四章 创作帝国:帝国统治的兴起与巩固

创作帝国:秦朝

帝制的衰落

汉代对帝国的再造与巩固

结论

第五章 创作的悲剧:司马迁对帝国兴起的重构

司马迁的规划

司马迁笔下的国家历史

引申

结论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介绍:

普鸣(Michael J. Puett),1986—1994年就读于芝加哥大学,师从马歇尔·萨林斯(Marshall Sahlins),获人类学博士学位,此后在哈佛大学东亚系任教,现为Walter C. Klein中国历史讲席教授,东亚系、人类学系双聘教授。

普鸣的著作关注宗教、人类学、历史、哲学的交互领域,注重将中国文明置于世界文明的比较视野中讨论。其主要著作包括:The Ambivalence of Creation: Debates Concerning Innovation and Artifice in Early China(2001);To Become a God: Cosmology, Sacrifice and Self-Divination in Early China(2002); 与Adam Seligman, Robert Weller及 Bennett Simon合著Ritual and its Consequences: An Essay on the Limits of Sincerity(2008)。

普鸣教授对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有重要贡献,其课程《传统中国之伦理与政治理论》极受哈佛大学本科生欢迎。2013年,被评为对本科教学有杰出贡献的五位教授之一;2017年,被评为哈佛大学15位年度教授之一。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有趣的是,这也暗示张光直先生等人的尝试未必可信:他们试图从青铜时代读出后世自然与文化相合的观念。虽则青铜时代的叙事非常重视人、神之间的连续性,却并未出现主张“与自然世界相合”的情况。诚然,这些《诗》所主张的“连续性”与《说文解字》这种文献所言的“连续性”有天壤之。与后世作品不同,上述西周叙事将“作”字用作行为动词,有强烈的制造、创造、开垦意涵。笔者主张:周邦之创建并非由周王使自然之文理得以“兴起”,而是他们将意志强加于自然之上的结果。显而易见,周人不断御疆辟土、开拓自然,乃得以崛起,这与“自然与文化的连续性”观念大为相悖。因此,周人在另一层面考虑连续性,即认为周王御疆辟土仅仅是在效仿神灵之举:帝与王并作”(行动、创造、建造)之。而那些要求人、神相契的仪式性规劝也绝非主张去与自然相契。


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以刑去刑,虽重刑可也。〔0)


其它内容:

书籍介绍

作者,起也。“作”有兴起、创新之义,但孔子却讲“述而不作”。是“述”还是“作”,构成了中国古代思想中围绕“创作”“人为”观念展开的一场历史悠久的论辩。“述作之辩”不仅是哲学层面上自然与文化关系的呈现,其核心在于大变革时代人们对新制度——中央集权帝国——合理性的阐释,体现出“创新”为中国历史进程带来的文化张力。

此书是美国哈佛大学著名教授普鸣的代表作之一,由他的博士论文修改而成。作者追溯并分析了商周卜辞铭文、战国诸子文献及秦汉政论中有关“创作”的叙述,不仅延续了西方汉学对“关联性思维”的探讨,也为考察中国古典文明提供了一个别具特色的视角。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8分

  • 主题深度:9分

  • 文字风格:3分

  • 语言运用:8分

  • 文笔流畅:3分

  • 思想传递:4分

  • 知识深度:9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5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3分

  • 新颖与独特:5分

  • 情感共鸣:4分

  • 引人入胜:5分

  • 现实相关:6分

  • 沉浸感:5分

  • 事实准确性:5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5分

  • 网站更新速度:4分

  • 使用便利性:5分

  • 书籍清晰度:7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6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9分

  • 安全性:9分

  • 稳定性:4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赞(604+)
  • 速度快(138+)
  • 推荐购买(307+)
  • 字体合适(180+)
  • 无盗版(508+)
  • 不亏(621+)
  • 书籍多(386+)
  • 简单(445+)
  • 愉快的找书体验(444+)

下载评价

  • 网友 步***青:

    。。。。。好

  • 网友 訾***雰:

    下载速度很快,我选择的是epub格式

  • 网友 益***琴:

    好书都要花钱,如果要学习,建议买实体书;如果只是娱乐,看看这个网站,对你来说,是很好的选择。

  • 网友 孔***旋:

    很好。顶一个希望越来越好,一直支持。

  • 网友 苍***如:

    什么格式都有的呀。

  • 网友 养***秋:

    我是新来的考古学家

  • 网友 濮***彤:

    好棒啊!图书很全

  • 网友 曾***文:

    五星好评哦

  • 网友 方***旋: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汪***豪:

    太棒了,我想要azw3的都有呀!!!

  • 网友 沈***松:

    挺好的,不错

  • 网友 龚***湄: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宫***玉:

    我说完了。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