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的知识分类与典籍分类(戴建业作品集) 果麦文化 出品;戴建业 上海文艺出版社 9787532172993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论中国古代的知识分类与典籍分类(戴建业作品集) 果麦文化 出品;戴建业 上海文艺出版社 9787532172993精美图片
》论中国古代的知识分类与典籍分类(戴建业作品集) 果麦文化 出品;戴建业 上海文艺出版社 9787532172993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论中国古代的知识分类与典籍分类(戴建业作品集) 果麦文化 出品;戴建业 上海文艺出版社 9787532172993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32172993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9-07
  • 页数:324
  • 价格:17.98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32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内容简介:

  戴建业,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学术带头人,国民级网红教授。

已出版普及性著作《戴建业精读世说新语》《戴建业精读老子》等数部;学术著作《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六朝文学史》等十余部;随笔集《你听懂了没有》等其他著作多部,并在《文艺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另有译文数十篇。

近年来,其讲课视频上传网络之后,海内外持续掀起热潮,视频获数亿次播放,几千万网友点赞叫好,引发《人民日报》、新华社、CCTV及港台媒体等争相报道,先后被评为:今日头条"2018年度人物"、"2018超星影响力年度名师"、百度2019年"影响力作者",广大网友誉其为"国民教授"。


书籍目录:

  

  代序:专业精神与学术规范

  --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09级研究生开学典礼上的演讲

  价值取向·知识消长·典籍分类

  --中国古代知识分类与典籍分类探源

  "学术之宗明道之要"

  --论《汉书·艺文志》的学术史意义

  论郑樵文献学的知识论取向

  "类例既分,学术自明"

  --论郑樵文献学的"类例"理论

  集部的起源与流变论略

  学术流派的盛衰与各科知识的消长

  --论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的知识考古(上)

  辨体·辨义·辨人·辨伪

  --论张舜徽《汉书艺文志通释》的知识考古(下)

  中国古代学术史的重构

  --论张舜徽《四库提要叙讲疏》

  别忘了祖传秘方

  --读张舜徽《清人文集别录》《清人笔记条辨》

  "学心"与"公心"

  --论目录类序的学术品格

  附录一:求学的津筏

  --论《书目答问补正》在现代人文教育中的作用

  附录二:"初学入门之蹊径"

  --读张舜徽《初学求书简目》

  后记


作者介绍:

  

  戴建业,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带头人。已出版《澄明之境:陶渊明新论》《文献考辨与文学阐释》等学术著作十多部。

  他不仅文笔机智优美,讲课也幽默风趣,被华中师范大学学生评为"*受欢迎导师"。其讲课视频流传到网络上后,获得过亿次播放,被广大网友誉为"国民教授"。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暂无相关书籍摘录,正在全力查找中!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风靡全网的国民教授戴建业,课程视频播放过亿,1000万网友点赞叫好。

  ◆一部漫游古代知识世界的指南之书!

  ◆不懂典籍分类,就不明白两千年知识传承,国民教授带你摸透古代学问的路径。

  ◆戴建业教授文献学论文结集,四十年以上的古籍研究和教学经验。

  ◆陈引驰、骆玉明、六神磊磊诚意推荐!

  ◆采用高品质进口芬兰轻型纸张。


书摘插图

    

  价值取向·知识消长·典籍分类

  --中国古代知识分类与典籍分类探源

  目前已有的文献学史,不是按朝代顺序进行叙述,就是按著作内容进行归类。它们写法上虽有不同,但缺陷却完全一样:都忽视了社会的价值取向和古代知识的消长。如果忽视了社会的价值取向,文献学史就只能"就事论事";如果忽视了古代知识的消长,文献学史就只是"自言自语"--古代知识系统为什么要如此建构?经史子集为什么要如此排序?古代典籍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撇开了价值取向和知识消长,文献学史便失去广阔的语境,也没有理论的深度,甚至缺乏可理解性。分类是古典文献学非常重要的层面,本文试图以中古与近古文献学发展史为例,从价值取向、知识消长与典籍分类三者的关系,来追寻古代知识分类和典籍分类的深层原因,并阐述自己关于文献学史写法的一些浮浅构想。

  一、《七略》的完成与嬗变

  西汉儒家定于一尊后,刘向、刘歆父子以儒家思想整理古代的知识秩序,完成了综论百家之学和部次天下之书的伟业,这一成果保留在班固《汉书·艺文志》(后文简称《汉志》)中,该志主要是《七略》的节本。《汉志》称《七略》"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其中《辑略》是诸书的总要,所以《七略》实际上只将图书分为六部。这是我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图书分类,也是我国第一次系统的知识分类。"六略"的秩序首列"六艺略"以明尊经之旨,强调学术以六经为归,而人伦以孔子为极;其次是"诸子略",因诸子十家"虽有蔽短",而其"要归亦六经之支与流裔";再次是"诗赋略",因诗、赋都源出于《诗经》,也可以说是经的"支流";最后接下来依次是"兵书略""数术略"和"方技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属于思想情感世界,向人们展示思想观念和道德诉求,而"兵书略""数术略""方技略"则属于技术层面,向人们提供当时人的知识范围和生活技艺。"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前"三略"属于"道",后"三略"属于"器"。六略的排列秩序无形中凸显了汉人心目中知识的等级秩序。

  对于汉代的文献学史可从三个层面阐述:一是有多少著名文献学家,有哪些主要成就;二是有哪些主要特点;三是为什么有这样的成就,为什么形成了这样的特点?已有的文献学史其笔墨主要都集中在第一点,其次是阐述第二点,而基本不涉及第三点,因而这样的文献学史停留于现象的描述,它们只能让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如果将《汉志》中的《诸子略》与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进行比较,就不难发现文献学家的价值取向,不仅决定了典籍的分类,也决定了知识的等级。司马谈认为"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在六家诸子中,司马谈推崇的是道家而非儒家,认为道家集各家各派之大成,而班固则认为"儒家者流","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这样我们就容易理解,在《论六家要旨》中,儒家只杂于其他各家之中,在班固的《诸子略》中,儒家则置于各家之首。东汉定于一尊的儒家思想是国家的意识形态,儒家经典和思想都具有不容置疑的地位,难怪班固指责司马迁"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这里可以看到文献学史与思想史的"纠葛",我们无法撇开"思想"而谈"文献"。

  同样,更不能撇开"知识"来谈"文献"。这一历史时期最著名的私家书目中,远绍"七略"流风的当数王俭的《七志》和阮孝绪的《七录》。《七略》虽名义上称"七"而实际上只是六分,王俭的《七志》名义上称"七"而实分九类:"一曰《经典志》,纪六艺、小学、史记、杂传;二曰《诸子志》,纪今古诸子;三曰《文翰志》,纪诗赋;四曰《军书志》,纪兵书;五曰《阴阳志》,纪阴阳图纬;六曰《术艺志》,纪方技;七曰《图谱志》,纪地域及图书。其道、佛附见,合九条。"改"七略"中的《六艺略》为《经典志》,是因为"经典"更具有包容性,后来"四部"中的"经部"之名便源于王俭的《经典志》。改《七略》中的《诗赋略》为《文翰志》,是因为王俭所处的时代文体日繁,诗赋只是众体中的两种文体。不只分类因典籍而变,类名同样也因文体而改。特别是《七志》中的佛、道二志,可以看出道教在齐梁间的兴盛,也可以看出佛教在南朝的传播。阮孝绪自称《七录》的撰写"斟酌王、刘",在图书分类上与《七略》和《七志》一脉相承。《七录》中列《经典录》内篇第一,名和序都依《七志》。他认为"刘氏之世,史书甚寡,附见《春秋》,诚得其例。今众家纪传,倍于经典,犹从此志,实为繁芜",因而,突破《七略》和《七志》史附《春秋》的成例,列《纪传录》为内篇第二。"七略"中原有《兵书略》,南朝时"兵书既少,不足别录",所以将诸子与兵书合为《子兵录》内篇第三。王俭将《七略》中的《诗赋略》改为《文翰志》,到阮孝绪时文集日兴,"变翰为集于名尤显",于是他在《七录》中列《文集录》为内篇第四,列《术技录》为内篇第五。将《佛法录》列为外篇第一,反映了"释氏之教实被中土"的事实,列《仙道录》为外篇第二。《七志》中"先'道'而后'佛'",《七录》中"先'佛'而后'道'",便涉及文献学家宗教信仰的差异和对宗教的不同认知。

  从《七略》及其嬗变的情况可以看到,书以类而分,类因书而明。有其学必有其书,有其书必有其类,因此,图书分类不可能"一劳永逸",它必然随着知识的消长而变化。


书籍介绍

中国古代典籍浩如烟海,是我国数千年知识的宝库,但如果读书不得其法,则势必一无所得。

典籍分类正如书海里的指南,启示读书的方法,引导求学的门径。

本书论述中国古代的知识与典籍分类,考索古代“七略”“四部”两主要分类的特征与嬗变,并追寻这种分类的思想文化渊源,为我们拨开求知路上的迷雾,指点入学的路径。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3分

  • 人物塑造:6分

  • 主题深度:8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7分

  • 文笔流畅:4分

  • 思想传递:3分

  • 知识深度:8分

  • 知识广度:7分

  • 实用性:4分

  • 章节划分:9分

  • 结构布局:5分

  • 新颖与独特:3分

  • 情感共鸣:3分

  • 引人入胜:3分

  • 现实相关:9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3分

  • 文化贡献:7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4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9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9分

  • 是否包含广告:8分

  • 加载速度:8分

  • 安全性:4分

  • 稳定性:9分

  • 搜索功能:7分

  • 下载便捷性:6分


下载点评

  • 三星好评(541+)
  • 图书多(215+)
  • 无广告(464+)
  • 体验差(375+)
  • 章节完整(315+)
  • 方便(632+)
  • 快捷(504+)
  • 一般般(365+)

下载评价

  • 网友 冉***兮:

    如果满分一百分,我愿意给你99分,剩下一分怕你骄傲

  • 网友 寇***音:

    好,真的挺使用的!

  • 网友 居***南:

    请问,能在线转换格式吗?

  • 网友 晏***媛:

    够人性化!

  • 网友 师***怡:

    说的好不如用的好,真心很好。越来越完美

  • 网友 林***艳:

    很好,能找到很多平常找不到的书。

  • 网友 辛***玮:

    页面不错 整体风格喜欢

  • 网友 邱***洋:

    不错,支持的格式很多

  • 网友 宫***凡:

    一般般,只能说收费的比免费的强不少。

  • 网友 敖***菡:

    是个好网站,很便捷

  • 网友 陈***秋: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方***旋:

    真的很好,里面很多小说都能搜到,但就是收费的太多了

  • 网友 国***舒:

    中评,付点钱这里能找到就找到了,找不到别的地方也不一定能找到

  • 网友 曾***玉:

    直接选择epub/azw3/mobi就可以了,然后导入微信读书,体验百分百!!!

  • 网友 权***颜:

    下载地址、格式选择、下载方式都还挺多的

  • 网友 冯***丽:

    卡的不行啊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