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国际组织的25年 中信出版社 下载 pdf 百度网盘 epub 免费 2025 电子版 mobi 在线

我在国际组织的25年 中信出版社精美图片
》我在国际组织的25年 中信出版社电子书籍版权问题 请点击这里查看《

我在国际组织的25年 中信出版社书籍详细信息

  • ISBN:9787521719970
  • 作者:暂无作者
  • 出版社:暂无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20-09
  • 页数:500
  • 价格:54.50
  • 纸张:胶版纸
  • 装帧:平装-胶订
  • 开本:16开
  • 语言:未知
  • 丛书:暂无丛书
  • TAG:暂无
  • 豆瓣评分:暂无豆瓣评分
  • 豆瓣短评:点击查看
  • 豆瓣讨论:点击查看
  • 豆瓣目录:点击查看
  • 读书笔记:点击查看
  • 原文摘录:点击查看

寄语:

新华书店正版,关注店铺成为会员可享店铺专属优惠,团购客户请咨询在线客服!


内容简介: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家族与百年中国的故事、一个人与共和国半个世纪的千般沉浮,一个中国人25年来站在国际舞台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与思考。

出身于一个五代海归家族,在这本书中,作者生动讲述了自己在清华园的快乐童年、“上山下乡”的艰苦岁月、作为“工农兵学员”被推荐上大学,改革开放之初考取研究生并公派留学加拿大的个人经历。他的事业起步从博士毕业后进入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开始,在经历了使馆外交官、回国到国家部委、地方政府任职后,他来到了法国巴黎,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名国际公务员。

作者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25年的工作生涯中,从一名高级项目专家屡次升迁,最终成为负责教育的助理总干事,并作为中国政府提名的候选人参与竞选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在这本书中,你将看到:

·如何进入国际组织工作,一名国际公务员的职场进阶之路以及国际化人才的推荐素养;

·国际组织内部的运作图景,以及背后风起云涌的大国较量;

·美国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那些台前幕后的故事;

·总干事竞选,微妙的多边外交与背后的ding级国际政治博弈;

·细说全球“全民教育”、人文主义教育理念的发展历程,未来我们需要怎样的教育和人才。


书籍目录:

序言一 潘基文

序言二 松浦晃一郎

序言三 伊琳娜·博科娃

前言

第一篇 一步一个脚印的25年

第1章 又到巴黎:成为联合国官员

走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瞥

一波三折的竞聘

“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第2章 啼声初试:终于站稳了脚跟

积极进取,三年后当了处长

初次主持国际谈判

奠定声望的国际职教大会

联合国官员在巴黎

第3章 “压舱石”:门的大管家

无意中介入了总干事选举

中国终于有了一个门的司长

从业务到管理:转任办公厅主任

八年办公厅主任:什么都管的大管家

门的“改革”震荡

管控危机,逐渐恢复平静

第4章 再上层楼:教育“舵主”

颇具戏剧性的总干事选举

激烈竞争,获任教育助理总干事

一朝权在手,便把战略定

美国不缴会费,我们怎么办

第5章 潜心治理:需审时度势

人是最重要的资源

整顿学校教育机构网络项目

未竟全功的教育研究所治理改革

几次全局性改革之得失

能者多劳,受命兼管两个关键部门

第6章 从“忍”到“虎”:国际组织中的为官之道

当领导就是出主意、用干部

用人之道:鼓励为主

处事之道:温良恭俭不能让

不同文化的碰撞:沟通的艺术

与会员国打交道:儒雅与霸气

我认识的三位总干事

第二篇 在全球教育的舞台上

第7章 2030教育发展议程:那些台前幕后的故事

历史的回顾

全民教育运动焉能半途而废

主导全球磋商

迈出第一步

“青史留名”的马斯喀特会议

“议程”的初步建议出炉

第8章 巅峰之作:2015世界教育论坛

需要一次“全球教育峰会”

煞费苦心选择韩国

开幕式隆重但《仁川宣言》起草艰难

未尽的挑战

第9章 推动合作:为全球教育指方向、定规则、寻支持

潮起潮落的“九个人口大国全民教育计划”

推动金砖国家长会晤机制

解惑大学排行榜

《反思教育》报告提出人文主义教育理念

历时八年制定“学历学位互认全球公约”

热心教育事业的第一夫人们

第10章 多彩世界:访问会员国纪事

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和平何日到来?

沙特阿拉伯:面纱之后的石油王国

克里米亚:一个美丽的地方

阿富汗:聚焦战后重建

利比里亚:埃博拉疫情之后

叙利亚:祈盼和平

俄罗斯:不容小觑的伟大国家

日本:皇太子德仁夫妇印象

古巴:我的朋友当了国家主席

第11章 三八线上:为了朝鲜半岛的和平

初访平壤揭开神秘的面纱

平壤计算机教师培训中心

穿梭外交,韩国捐赠教科书印刷纸

韩国赠送印刷机,促成朝韩直接接触

三八线上的感慨

第12章 国际谈判:一个研究所的前世今生

研究所原来是个德国的基金会

员工遣散补偿金之争

研究所变身、正名

德国大使气急败坏

“东道国协议”的波折

后来的事情

第三篇 中国人与国际组织

第13章 还是政治:1997年的一场风波

“新闻自由奖”激怒中国

中国凌厉反击,总干事马约尔饱受压力

提出建议,助双方打破僵局

马约尔致信,中国给了他台阶

鲍尔访华,关系终于正常化

第14章 创造双赢:推动教科文组织与中国的合作

中国要当“深度参与者”

幕后推手

“黄金八年”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强者立规矩,弱者讲包容”

国际组织里应该有更多中国人

第15章 竞选总干事:一场很好国际政治博弈

中国顺应期望,提名候选人

无情的竞争

精心准备的面试

难忘的拜票之旅

媒体和舆论场

转折与结局

一场很好的国际政治博弈

第四篇 千般沉浮:我的人生经历(1950-1993)

第16章 书香门第:从清华园到“上山下乡”

唐氏家族,五代海归

清华园里的幸福童年与动荡的年代

“上山下乡”,黄土高原去喂牛

“群众推荐”上大学

第17章 命运转折:从黄土高原到枫叶之国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枫叶之国”的留学生活

获得博士学位,何去何从

第18章 人生转轨:从生物学博士到外交官

学者变身外交官

教育交流显身手

做留学生与国家之间的桥梁

第19章 回国从政:从京官到地方官

回国进入国家部委

参与国际交流

外派陕西当了省科委副主任

匆匆离去留下几多遗憾

后记


作者介绍:

唐虔,在清华园长大,1968年从清华附中到晋西北农村插队,1973年进入山西大学学习。1978年考取研究生和国家公费留学资格,次年赴加拿大温莎大学留学,获得运动生理学硕士和生物学博士学位。1985年进入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先后任二秘、一秘,从事中加高等教育交流和留学生管理工作。1989年回国,任国家教育委员会(后改称)职业技术教育司综合处长,1992调任陕西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1993 年开始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巴黎)工作,先后担任门职业技术教育处处长,中等、科学与职业教育司司长,行政办公厅主任,基础教育司代司长,副助理总干事。2010 年起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助理总干事,成为该组织负责教育领域工作的zui高官员(职级相当于联合国助理秘书长)。其间曾兼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战略规划局代局长和人力资源管理局代局长。2017 年曾作为中国政府提名的候选人参与竞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一任总干事。2018 年退休。


出版社信息:

暂无出版社相关信息,正在全力查找中!


书籍摘录:

     第1章

又到巴黎:成为联合国官员

走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大门

1993年4月16日是个星期五,这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节点。这天我从北京乘德国汉莎航空的航班,飞往德国法兰克福。从法兰克福转机,于傍晚时分抵达巴黎戴高乐机场。飞机缓缓降落的过程中,透过左面的舷窗可以看到远处落日余晖下埃菲尔铁塔的身影。通常人们在开始人生的一个新阶段时总会有些激动,但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心里除了对新工作有几分好奇外,似乎并没有不平静的感觉。这不是我第一次来到这个享誉世界的“浪漫之都”,1979年我第一次出国去加拿大留学就曾路过巴黎。

一个多月前,我接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下简称教科文组织)人事局局长的信,通知我被任命为门P5级项目专家,要我尽早前往巴黎赴任。当时我人在西安,担任陕西省政府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副主任,之后的一个多月中我在西安和北京之间往返办理了各种手续。那时国家机关干部的出国手续是很烦琐的,好在我去教科文组织是,由国家(1998年更名为)为我办理出国手续,省去不少麻烦。在北京协和医院体检,又联系教科文组织驻北京的办事处为我买了机票,折腾了一个多月终于成行。

巴黎机场入关时法国警察问了我几句话,我凭着在国内自学的基础法语应付了。出发前国内通知了中国常驻教科文组织的代表团(以下简称常驻代表团),他们派了一辆挂着绿色外交牌照的奔驰轿车到机场来接我。司机张振林来自国家的车队,去往市区的路上他一直在给我讲述他在巴黎生活的实践经验。这是一位奇人,他一句法语也不会,但是在巴黎没有他找不到的地方,据说是靠看街牌上的第一个字母。他还能到法国的各部门办驾照、车务,比比画画居然就能把事情办了。常驻代表团在巴黎的第六区卢森堡公园附近的戈赛街有一栋小楼,当时作为接待临时来访人员的招待所,我被带到这里安顿下来。

当晚,我被接到常驻代表团在巴斯德大街23号的驻地,常驻代表秦关林大使招待我吃了一顿饺子。秦大使给我介绍了教科文组织的大概情况,也说到门中一直没有中国籍官员,工作很不方便。当时我拿到的还是教科文组织聘用11个月的临时合同,所以他希望我尽早转为正式合同,成为新中国进入教科文组织中这个最重要的业务部门的第一人。看来我肩上的担子不轻。

第二天是星期六,一大早来到巴黎的大街上,比起上次来巴黎好像没有什么变化。卢森堡公园里绿树参天,阳光灿烂,空气新鲜。年轻人在晨跑,老年人坐在长椅上晒太阳,一幅安宁的图景。路旁的花店摆出五颜六色的鲜花,巴黎不愧“花都”之称。沿街的建筑散发着典雅的历史文化气息,让人身心陶醉。按照手上的巴黎地图,步行20分钟,我来到位于丰特努瓦广场的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我没有出入证,只能在铁栅栏外观看。

这是一个七层的呈三叉戟形的建筑,办公室分布在三个“翼”上。总部大楼的大门朝西,正对着法国军事学院,大门旁边有“UNESC0”的巨幅标志,四周绿树环荫。军事学院再往西就是有名的埃菲尔铁塔了。当年法国这个东道主真是慷慨,给教科文组织选了这样一个好位置。这栋大楼作为法国政府给教科文组织的礼物,于1958年建成,占地三万平方米,整个建筑矗立在72根混凝土柱桩之上。我不懂行,但是听说此楼以其很好的建筑价值在国际建筑界享有盛名。大楼南面是宽敞的庭院和绿草茵茵的草坪,上面矗立着一些雕刻艺术品,那是一些会员国送给教科文组织的礼物。后来几年我仔细观赏过这些多数为抽象派风格的作品,有几个还是大师的杰作,例如,瑞士抽象派雕塑大师贾科梅蒂的名为“行走的男人”的一个步履匆匆的青铜人形雕塑。但是也有些我真的看不懂。记得有位欧洲国家的大使曾对我开玩笑地说,会员国把自己不喜欢的作品都送来了。

后来我才知道,其实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里最负盛名的作品是在一层2号会议厅外墙上的一幅毕加索在1958年为教科文组织绘制的巨幅墙画,名为“伊卡洛斯的坠落”。这幅90平方米大的画上有大海、沙滩和抽象的男女人体,中央画了一个头朝下坠落的骨架形象。不过这幅画本身色调偏暗,那面墙的光线也不足,因此很不起眼,常常被人忽视。总部地下一层的走廊墙上还有一幅中国画,是国画家朱屺瞻的《寿松图》,这是中国在1979年赠送给教科文组织的。大楼后面的院子里有一个东方风格的花园,是来自日本的礼物。这里可以说是一个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教科文组织的文化多样性既表现在其工作人员不同的文化背景上,也表现在大楼内外的建筑、花园、雕塑和画作这些不同的文化符号上。

南面与大楼相连的是一座大屋顶的建筑,那是供各国代表团开大会的可容纳千人的会议厅。草坪上沿着栅栏排列着近200根旗杆,是为大会期间升起所有会员国国旗预备的。从草坪向西面望去,旗杆后面的天际线是路易十五修建的法国军事学院灰色的穹顶,更远处可以看到埃菲尔铁塔的顶部。历史与文化在这里交汇,这就是我将要工作的地方!

P3-5


在线阅读/听书/购买/PDF下载地址:


原文赏析:

暂无原文赏析,正在全力查找中!


其它内容:

编辑推荐

A 这是一个读书改变命运的励志故事,激励一代年轻人

作者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他的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风雨同声,从北京的清华园到山西农村,到留学加拿大,回国工作,再到法国巴黎入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普通职员到国际组织的二把手,并由中国政府提名竞选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作者几十年的人生经历正是读书改变命运、逆境翻盘的真实写照。是适合每一个年轻人的励志故事。

B 职场打怪升级,温良恭俭不能让

初入职场的你,如果领导不作为,你如何做到眼中有“活儿”,为自己创造表现机会;如果领导太积极进取,你该如何在他的“瞎指挥”中找准核心业务。

作为组织中的中层干部,你该如何团结自己的小团队,快速有效地处理复杂问题,与同级别干部如何协调工作,互相帮助但有底线意识。

作为部门一把手,如何梳理人事、财务等支撑业务,同时让部门核心业务做到精彩。

联合国也是一个职场竞技的舞台,这些职场经历特别适合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大型央企、国企等科层分明的职业人士。

C 国际组织,国际化人才的新职业舞台

随着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外语好,同时又有专业技能的人不再局限于在华的外企,而是主动走出去,在全球寻找更大的职业舞台,而随着中国的国力提升,国际组织中很有越来越多的来自中国的声音,如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组织的收入待遇丰厚,视野开阔,职业经历难得,既可以实现个人理想,也在国际事务中维护国家利益,是国际化人才的一项很好的职业选择。

这本《我在国际组织的25年》翔实展示了国际组织内部的运作图景,正是一份助你走向国际组织的工作指南。

D 国际关系风云变幻,总是不缺大国较量与小国以小博大的精彩故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一个意识形态斗争异常激烈的地方,在这里,就是各国外交在教育、科学、传媒和信息领域的延伸。一场总干事竞选就是各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实力较量,也是国际社会国际关系与外交的写照,残忍而真实。虽然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但是面对西方国家制定的国际社会的规则,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联想到今天的国际政治局势和地缘政治竞争,这些国家博弈的精彩故事,不仅好读,也给人以启示,适合对国际关系、国际政治话题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书籍介绍

A 这是一个读书改变命运的励志故事,激励一代年轻人

作者是共和国的同龄人,他的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风雨同声,从北京的清华园到山西农村,到留学加拿大,回国工作,再到法国巴黎入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从普通职员到国际组织的二把手,并由中国政府提名竞选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作者几十年的人生经历正是读书改变命运、逆境翻盘的真实写照。是适合每一个年轻人的励志故事。

B 职场打怪升级,温良恭俭不能让

初入职场的你,如果领导不作为,你如何做到眼中有“活儿”,为自己创造表现机会;如果领导太积极进取,你该如何在他的“瞎指挥”中找准核心业务。

作为组织中的中层干部,你该如何团结自己的小团队,快速有效地处理复杂问题,与同级别干部如何协调工作,互相帮助但有底线意识。

作为部门一把手,如何梳理人事、财务等支撑业务,同时让部门核心业务做到精彩。

联合国也是一个职场竞技的舞台,这些职场经历特别适合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大型央企、国企等科层分明的职业人士。

C 国际组织,国际化人才的新职业舞台

随着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外语好,同时又有专业技能的人不再局限于在华的外企,而是主动走出去,在全球寻找更大的职业舞台,而随着中国的国力提升,国际组织中很有越来越多的来自中国的声音,如联合国粮农组织。国际组织的收入待遇丰厚,视野开阔,职业经历难得,既可以实现个人理想,也在国际事务中维护国家利益,是国际化人才的一项很好的职业选择。

这本《我在国际组织的25年》翔实展示了国际组织内部的运作图景,正是一份助你走向国际组织的工作指南。

D 国际关系风云变幻,总是不缺大国较量与小国以小博大的精彩故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是一个意识形态斗争异常激烈的地方,在这里,就是各国外交在教育、科学、传媒和信息领域的延伸。一场总干事竞选就是各国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实力较量,也是国际社会国际关系与外交的写照,残忍而真实。虽然中国正在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但是面对西方国家制定的国际社会的规则,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联想到今天的国际政治局势和地缘政治竞争,这些国家博弈的精彩故事,不仅好读,也给人以启示,适合对国际关系、国际政治话题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书籍真实打分

  • 故事情节:9分

  • 人物塑造:7分

  • 主题深度:7分

  • 文字风格:4分

  • 语言运用:3分

  • 文笔流畅:5分

  • 思想传递:5分

  • 知识深度:3分

  • 知识广度:4分

  • 实用性:9分

  • 章节划分:3分

  • 结构布局:4分

  • 新颖与独特:5分

  • 情感共鸣:5分

  • 引人入胜:7分

  • 现实相关:3分

  • 沉浸感:9分

  • 事实准确性:9分

  • 文化贡献:6分


网站评分

  • 书籍多样性:3分

  • 书籍信息完全性:4分

  • 网站更新速度:8分

  • 使用便利性:3分

  • 书籍清晰度:5分

  • 书籍格式兼容性:7分

  • 是否包含广告:9分

  • 加载速度:6分

  • 安全性:8分

  • 稳定性:8分

  • 搜索功能:6分

  • 下载便捷性:9分


下载点评

  • 购买多(176+)
  • 内涵好书(379+)
  • 一星好评(226+)
  • 差评少(305+)
  • 书籍完整(439+)
  • 盗版少(396+)

下载评价

  • 网友 龚***湄:

    差评,居然要收费!!!

  • 网友 康***溪:

    强烈推荐!!!

  • 网友 菱***兰:

    特好。有好多书

  • 网友 石***烟:

    还可以吧,毕竟也是要成本的,付费应该的,更何况下载速度还挺快的

  • 网友 隗***杉:

    挺好的,还好看!支持!快下载吧!

  • 网友 冯***丽:

    卡的不行啊

  • 网友 屠***好:

    还行吧。

  • 网友 温***欣:

    可以可以可以

  • 网友 陈***秋:

    不错,图文清晰,无错版,可以入手。

  • 网友 濮***彤:

    好棒啊!图书很全


随机推荐